第一個以筷子敲奏的小提琴協奏曲
第一個以筷子敲奏的小提琴協奏曲
林昭亮與陳建台受邀返台﹕客家藝術節壓軸大戲
客居華府的旅美名音樂家陳建台博士將於12月16日飛抵台北,出席年底的客家藝術節盛會。和陳建台博士同行的還有世界著名小提琴家林昭亮。
十二月間﹐由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主辦的第二屆客家藝術節a-ha正如荼演出。藝術節的壓軸演出將是12月亮26日在台北國家音樂廳的最後一場﹕長榮交響樂團首演陳建台新作的"客家小提協奏曲"﹐由林昭亮擔任小提琴獨奏。這個作品是全世界第一個以筷子敲奏的小提琴協奏曲。
往年的藝術節都以傳統客家節目為主﹐今年客委會特別邀約台灣兩位旅美重量級音樂家演出全新的現代藝術 -- 委託陳建台博士以客家元素創作現代精神的小提琴協奏曲,並敦請享譽國際樂壇的小提琴家林昭亮於台北作世界首演。相信會帶給台灣同胞難以忘懷的藝術感動。
小提琴協奏曲 Violin Concerto "Hakka"樂曲說明 /作曲 陳建台
曲分三樂章﹐全曲約三十分鐘。作曲者特別設計了一種嶄新的絃樂敲奏 (在多處樂段中﹐以筷子敲擊﹐代替數百年來西方絃樂以琴弓敲奏 col legno 的傳統)﹐以呼應首演者小提琴家林昭亮啟蒙時﹐等不及拿弓﹐即拿筷子拉琴的逸事。
第一樂章﹕遷徙 (12﹕11)
取材高雄美濃高屏地區之“剪剪花”(字詩歌)﹐和台灣北部最古老之山歌“老山歌”﹐及廣東梅縣之“松口山歌”﹐呈現客家人一千多年來顛沛流離?處處是客?客地為家的精神。這些山歌各有個性和出處﹐但皆同源於 #sol - la - do - mi 四個主音。小提琴獨奏部份來自山歌高亢的曲風﹐時而粗獷高歌﹐時而吟唱冥想﹐節拍自由﹐不時與樂團來回啟應對唱。客家山歌的隨口即興?純樸熱情﹐縱橫全樂章。客家生活裡﹐浪跡天涯?披荊斬棘的一面﹐也不時穿越在老山歌禮讚生活的間奏中﹐與傳統鑼鼓爽快地打成一片。客家人到那裡﹐客家山歌就到那裡﹕簡單比喻深奧的哲理﹐自然流露平仄的韻味。此地遷至彼地﹐這山傳到山。
第二樂章﹕千禧 (8﹕12)
探索客家特色﹐共分敬天?歡愉?感恩三段。
傳統客居地屬荒僻?交通不便﹐客家人因此保存了固有的語言和生活習慣。第一段敬天﹐談客家人敬祖習俗﹐客家最重族譜﹐多有溯源不忘本之說。此段曲風清心虔誠。中段描述客家人的歡快熱情﹐知足樂天﹐可聽見混沌宇宙中的節慶舞蹈氣氛。第三段講感恩﹐漸趨濃厚的和聲﹐交織在浪漫的曲調間﹐尾聲由小提琴獨奏圓滿地帶出一片祥和。
第三樂章﹕無窮動 (9﹕19)
在此樂章中﹐台灣西南部的客家樂曲“大門聲”﹐與粵樂的“禪院鐘聲”﹐一同建立於潮州音樂“胡笳十八拍”嚴格的變奏曲式上﹕北斗?十八拍?挨書登樓?全輪?八板催?混江龍?單字催。
音樂是以“無窮動”(perpetual motion) 式的一氣呵成。曲子並非一般的慢板?中板?或快板之變化﹐而是蘊藏在古樂裡的一種漸進式的變化﹐不知不覺間﹐速度由緩趨急﹐到了結尾竟成了極具現代感的快速。在嚴格的曲式結構中﹐有和聲和非和聲的對比﹐節奏與旋 律的融合。全曲由簡入繁﹐又由繁趨簡﹐最後小提琴獨奏近似亂彈的音符終與樂團單一奏法成為互不干擾?密切相合的局面。調性在“大門聲”中超越了﹐原先的傳統鑼鼓﹐演變為此樂章的現代打擊樂﹐筷聲也頻頻落絃。
由筷子出發﹐到如今揮舞名琴名弓名滿四方﹐客家子弟幾番遷徙﹐成就無窮動力。
客家﹐以客為家?移家作客﹐人生無窮動。
“客家”小提琴協奏曲 Violin Concerto "Hakka"緣起
是什麼樣的人﹐稱自己為客家人﹖什麼樣的族群﹐世世代代作客家人﹖陳建台和林昭亮就是這樣的人。
從小﹐陳建台就知道自己是客家人﹕一千多年來﹐多次因戰亂由北南遷?作客他鄉﹐聚居的地方總是貧瘠荒涼﹐總要加倍努力?勤儉堅韌。他的父親陳運通和一群客家朋友常聚在一起“玩”客家音樂 -- 漢劇?儒調?山歌?八音﹐陳建台就醒在睡在成長在客家樂聲裡。
開始學小提琴和作曲的音樂生涯後﹐陳建台被歐洲音樂裡時而歡快時而神秘不羈的吉普賽旋律所吸引。近年來﹐他又潛心研究猶太人的音樂﹐遍讀西洋樂籍和聖經中關於“雅歌”的記載。吉普賽和猶太音樂揚起的流浪﹐咸集邀約這位客家子弟說話﹐有一天他要作出反映客家精神的音符﹐用他最熟悉的樂器 -- 小提琴來表達。
和陳建台相反﹐原籍廣東揭揚的小提琴家林昭亮﹐過去一直不清楚他自己是客家人。
林昭亮的父親林經國﹐在他十歲那年就過世了。不久以後﹐林昭亮離開台灣﹐輾轉澳洲?美國習琴﹐歷經重重艱難﹐從一地到另一地﹐琴藝日漸精深﹐終於站上了國際演奏家的高峰。
那時候﹐林昭亮從他母親處得知他的父親其實是客家人﹐他自己也因緣際會娶了一位客家媳婦?小兒科醫生何瑞燕。作了父親以後的林昭亮對自己早逝的父親更加懷念﹐也讓他對自己的客家淵源十分神往。
兩年前的一天﹐旅居紐約的林昭亮去華府演奏﹐在陳建台家聊天的時候﹐有了神來的一瞬間﹐是了﹐由客家人創作客家小提琴協奏曲﹐由客家小提琴家演奏﹐紀念客家人的祖先 -- 他們的父親 -- 篳路纜縷以啟山林的流浪和付出。
今天晚上﹐當林昭亮拉起陳建台的新作“"Hakka" 時﹐你會聽到客家子弟的孺慕之情﹕是什麼樣的人作客他鄉﹐一路以客為家﹐把客地變為家鄉?卻仍堅稱自己是客人﹖
人生原是客旅﹐就是客家。
陳建台博士 簡介
知名台灣旅美作曲家。精通小提琴?指揮﹐師承家傳粵樂?客家音樂?潮樂等。
曾任教馬利蘭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台灣國立清華大學暨清華劇場主任。
早年即以「武陵人」?「和氏璧」?「位子」(張曉風劇?黃以功導)?「八家將」(林懷民雲門舞集)?「茉莉香片」(美國甘迺迪中心) 等多曲出名的陳建台,1991年﹐加入美國MMB音樂出版公司及BMI。其著名作品﹐有1987年台灣國家劇院開幕季歌劇「西遊記」(陳氏親自指揮國家交響樂團)﹐1990年芝加哥交響樂團副指揮 Kenneth Jean 在台北愛樂節指揮節慶樂團首演的大型弦樂曲「五絃禪」﹐1995年特為雕塑大師楊英風展覽而作的絃樂四重奏「風格」(2000年天下雜誌發行)﹐2004年為時任文建會主委陳郁秀委託之鋼琴協奏曲「淡水」。
近年陳氏音樂創作跨越古典、現代、流行,其中 Crossover 作品,曾由BMG/藝能動音出版。其代表作Tango Tomorrow 1996年由該公司選出,作成 MTV 短片,流行一時。他還創作許多聖樂合唱曲,並替陽明大學作校歌,為中國信託商業銀行以管弦樂編制譜寫銀行歌。
陳建台樂貫中西﹐自幼由父親陳運通啟蒙學習傳統國樂器,又隨名師陳添桂?鄧昌國習小提琴。後師從薛萬福?飛龍道人習揚琴,梁在平、陳蕾士習古箏,孫毓芹習古琴。1969年代表台灣參加伊朗主辦的第三屆希拉茲國際藝術節(Third Shiraz International Arts Festinval),舉行揚琴獨奏會,當地大報評其演出為:最年輕的音樂家,最優美的演奏。
1972年﹐陳建台由中國文化學院畢業 (師從德籍 Wolfram Konig 教授﹐主修小提琴)。1978年﹐肯特大學音樂和文學雙碩士生( 隨 Halim El-Dab 教授習作曲法和非洲音樂)。1984年,獲得馬利蘭大學 (任首席小提琴) 音樂博士學位後﹐留校任教。1986年秋﹐又獲得美國緬因州 (Maine) 皮爾蒙德 (Pierre Monteux School for Advanced Conductors) 高級指揮研究證書。陳氏並隨美國音樂理論大師 Dr. Asher Zlotnik 學習音樂理論和作曲。
陳氏經常在美國各大學?博物館舉行專題講示範演出。1982年﹐應美國歷史博物館 (National Museum of American History) 之邀﹐以該館珍藏古董小提琴阿瑪蒂 (Amati) 及多種中國傳統絃樂器舉辦專題獨奏會﹐為當年全美民族音樂學會年會之重要活動。
1994年﹐獲頒中國文藝協會「音樂作曲」獎章。1999年﹐為慶祝千禧年﹐參與由西藏基金?Furnace Moutain 禪院及美國天主教聯合支援錄製CD“Compassion”,於美國肯他基州地理奇觀 The Star Chamber of Mammoth Cave 等名勝錄製﹐陳氏創作 Veni Creator 曲﹐並擔任小提琴獨奏﹐2000年出版。
陳建台教授目前僑居美國﹐專事作曲﹐ 並任Sanglot Sounds 音樂公司總監。
林昭亮與陳建台受邀返台﹕客家藝術節壓軸大戲
客居華府的旅美名音樂家陳建台博士將於12月16日飛抵台北,出席年底的客家藝術節盛會。和陳建台博士同行的還有世界著名小提琴家林昭亮。
十二月間﹐由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主辦的第二屆客家藝術節a-ha正如荼演出。藝術節的壓軸演出將是12月亮26日在台北國家音樂廳的最後一場﹕長榮交響樂團首演陳建台新作的"客家小提協奏曲"﹐由林昭亮擔任小提琴獨奏。這個作品是全世界第一個以筷子敲奏的小提琴協奏曲。
往年的藝術節都以傳統客家節目為主﹐今年客委會特別邀約台灣兩位旅美重量級音樂家演出全新的現代藝術 -- 委託陳建台博士以客家元素創作現代精神的小提琴協奏曲,並敦請享譽國際樂壇的小提琴家林昭亮於台北作世界首演。相信會帶給台灣同胞難以忘懷的藝術感動。
小提琴協奏曲 Violin Concerto "Hakka"樂曲說明 /作曲 陳建台
曲分三樂章﹐全曲約三十分鐘。作曲者特別設計了一種嶄新的絃樂敲奏 (在多處樂段中﹐以筷子敲擊﹐代替數百年來西方絃樂以琴弓敲奏 col legno 的傳統)﹐以呼應首演者小提琴家林昭亮啟蒙時﹐等不及拿弓﹐即拿筷子拉琴的逸事。
第一樂章﹕遷徙 (12﹕11)
取材高雄美濃高屏地區之“剪剪花”(字詩歌)﹐和台灣北部最古老之山歌“老山歌”﹐及廣東梅縣之“松口山歌”﹐呈現客家人一千多年來顛沛流離?處處是客?客地為家的精神。這些山歌各有個性和出處﹐但皆同源於 #sol - la - do - mi 四個主音。小提琴獨奏部份來自山歌高亢的曲風﹐時而粗獷高歌﹐時而吟唱冥想﹐節拍自由﹐不時與樂團來回啟應對唱。客家山歌的隨口即興?純樸熱情﹐縱橫全樂章。客家生活裡﹐浪跡天涯?披荊斬棘的一面﹐也不時穿越在老山歌禮讚生活的間奏中﹐與傳統鑼鼓爽快地打成一片。客家人到那裡﹐客家山歌就到那裡﹕簡單比喻深奧的哲理﹐自然流露平仄的韻味。此地遷至彼地﹐這山傳到山。
第二樂章﹕千禧 (8﹕12)
探索客家特色﹐共分敬天?歡愉?感恩三段。
傳統客居地屬荒僻?交通不便﹐客家人因此保存了固有的語言和生活習慣。第一段敬天﹐談客家人敬祖習俗﹐客家最重族譜﹐多有溯源不忘本之說。此段曲風清心虔誠。中段描述客家人的歡快熱情﹐知足樂天﹐可聽見混沌宇宙中的節慶舞蹈氣氛。第三段講感恩﹐漸趨濃厚的和聲﹐交織在浪漫的曲調間﹐尾聲由小提琴獨奏圓滿地帶出一片祥和。
第三樂章﹕無窮動 (9﹕19)
在此樂章中﹐台灣西南部的客家樂曲“大門聲”﹐與粵樂的“禪院鐘聲”﹐一同建立於潮州音樂“胡笳十八拍”嚴格的變奏曲式上﹕北斗?十八拍?挨書登樓?全輪?八板催?混江龍?單字催。
音樂是以“無窮動”(perpetual motion) 式的一氣呵成。曲子並非一般的慢板?中板?或快板之變化﹐而是蘊藏在古樂裡的一種漸進式的變化﹐不知不覺間﹐速度由緩趨急﹐到了結尾竟成了極具現代感的快速。在嚴格的曲式結構中﹐有和聲和非和聲的對比﹐節奏與旋 律的融合。全曲由簡入繁﹐又由繁趨簡﹐最後小提琴獨奏近似亂彈的音符終與樂團單一奏法成為互不干擾?密切相合的局面。調性在“大門聲”中超越了﹐原先的傳統鑼鼓﹐演變為此樂章的現代打擊樂﹐筷聲也頻頻落絃。
由筷子出發﹐到如今揮舞名琴名弓名滿四方﹐客家子弟幾番遷徙﹐成就無窮動力。
客家﹐以客為家?移家作客﹐人生無窮動。
“客家”小提琴協奏曲 Violin Concerto "Hakka"緣起
是什麼樣的人﹐稱自己為客家人﹖什麼樣的族群﹐世世代代作客家人﹖陳建台和林昭亮就是這樣的人。
從小﹐陳建台就知道自己是客家人﹕一千多年來﹐多次因戰亂由北南遷?作客他鄉﹐聚居的地方總是貧瘠荒涼﹐總要加倍努力?勤儉堅韌。他的父親陳運通和一群客家朋友常聚在一起“玩”客家音樂 -- 漢劇?儒調?山歌?八音﹐陳建台就醒在睡在成長在客家樂聲裡。
開始學小提琴和作曲的音樂生涯後﹐陳建台被歐洲音樂裡時而歡快時而神秘不羈的吉普賽旋律所吸引。近年來﹐他又潛心研究猶太人的音樂﹐遍讀西洋樂籍和聖經中關於“雅歌”的記載。吉普賽和猶太音樂揚起的流浪﹐咸集邀約這位客家子弟說話﹐有一天他要作出反映客家精神的音符﹐用他最熟悉的樂器 -- 小提琴來表達。
和陳建台相反﹐原籍廣東揭揚的小提琴家林昭亮﹐過去一直不清楚他自己是客家人。
林昭亮的父親林經國﹐在他十歲那年就過世了。不久以後﹐林昭亮離開台灣﹐輾轉澳洲?美國習琴﹐歷經重重艱難﹐從一地到另一地﹐琴藝日漸精深﹐終於站上了國際演奏家的高峰。
那時候﹐林昭亮從他母親處得知他的父親其實是客家人﹐他自己也因緣際會娶了一位客家媳婦?小兒科醫生何瑞燕。作了父親以後的林昭亮對自己早逝的父親更加懷念﹐也讓他對自己的客家淵源十分神往。
兩年前的一天﹐旅居紐約的林昭亮去華府演奏﹐在陳建台家聊天的時候﹐有了神來的一瞬間﹐是了﹐由客家人創作客家小提琴協奏曲﹐由客家小提琴家演奏﹐紀念客家人的祖先 -- 他們的父親 -- 篳路纜縷以啟山林的流浪和付出。
今天晚上﹐當林昭亮拉起陳建台的新作“"Hakka" 時﹐你會聽到客家子弟的孺慕之情﹕是什麼樣的人作客他鄉﹐一路以客為家﹐把客地變為家鄉?卻仍堅稱自己是客人﹖
人生原是客旅﹐就是客家。
陳建台博士 簡介
知名台灣旅美作曲家。精通小提琴?指揮﹐師承家傳粵樂?客家音樂?潮樂等。
曾任教馬利蘭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台灣國立清華大學暨清華劇場主任。
早年即以「武陵人」?「和氏璧」?「位子」(張曉風劇?黃以功導)?「八家將」(林懷民雲門舞集)?「茉莉香片」(美國甘迺迪中心) 等多曲出名的陳建台,1991年﹐加入美國MMB音樂出版公司及BMI。其著名作品﹐有1987年台灣國家劇院開幕季歌劇「西遊記」(陳氏親自指揮國家交響樂團)﹐1990年芝加哥交響樂團副指揮 Kenneth Jean 在台北愛樂節指揮節慶樂團首演的大型弦樂曲「五絃禪」﹐1995年特為雕塑大師楊英風展覽而作的絃樂四重奏「風格」(2000年天下雜誌發行)﹐2004年為時任文建會主委陳郁秀委託之鋼琴協奏曲「淡水」。
近年陳氏音樂創作跨越古典、現代、流行,其中 Crossover 作品,曾由BMG/藝能動音出版。其代表作Tango Tomorrow 1996年由該公司選出,作成 MTV 短片,流行一時。他還創作許多聖樂合唱曲,並替陽明大學作校歌,為中國信託商業銀行以管弦樂編制譜寫銀行歌。
陳建台樂貫中西﹐自幼由父親陳運通啟蒙學習傳統國樂器,又隨名師陳添桂?鄧昌國習小提琴。後師從薛萬福?飛龍道人習揚琴,梁在平、陳蕾士習古箏,孫毓芹習古琴。1969年代表台灣參加伊朗主辦的第三屆希拉茲國際藝術節(Third Shiraz International Arts Festinval),舉行揚琴獨奏會,當地大報評其演出為:最年輕的音樂家,最優美的演奏。
1972年﹐陳建台由中國文化學院畢業 (師從德籍 Wolfram Konig 教授﹐主修小提琴)。1978年﹐肯特大學音樂和文學雙碩士生( 隨 Halim El-Dab 教授習作曲法和非洲音樂)。1984年,獲得馬利蘭大學 (任首席小提琴) 音樂博士學位後﹐留校任教。1986年秋﹐又獲得美國緬因州 (Maine) 皮爾蒙德 (Pierre Monteux School for Advanced Conductors) 高級指揮研究證書。陳氏並隨美國音樂理論大師 Dr. Asher Zlotnik 學習音樂理論和作曲。
陳氏經常在美國各大學?博物館舉行專題講示範演出。1982年﹐應美國歷史博物館 (National Museum of American History) 之邀﹐以該館珍藏古董小提琴阿瑪蒂 (Amati) 及多種中國傳統絃樂器舉辦專題獨奏會﹐為當年全美民族音樂學會年會之重要活動。
1994年﹐獲頒中國文藝協會「音樂作曲」獎章。1999年﹐為慶祝千禧年﹐參與由西藏基金?Furnace Moutain 禪院及美國天主教聯合支援錄製CD“Compassion”,於美國肯他基州地理奇觀 The Star Chamber of Mammoth Cave 等名勝錄製﹐陳氏創作 Veni Creator 曲﹐並擔任小提琴獨奏﹐2000年出版。
陳建台教授目前僑居美國﹐專事作曲﹐ 並任Sanglot Sounds 音樂公司總監。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