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台大經濟系友陳耀火,為教育奮鬥史
「促進教育機會平等」的慈善事業
張新仁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校長
不論是早期由師範院校負責培育師資,或是師資培育多元化之後,一般大學的學生只要選修教育學分,即可擔任中小學老師。教師甄選過程中,如果有「面試」,多半會問的「基本題」是--為什麼想當老師?多數人的回答如:受到恩師的啟迪或感召、覺得自己的個性適合教職、家學淵源--家中有若干人擔任老師而自小耳濡目染。多少人會說:「想辦個學校,實現教育理想」?辦學有多難?教育理想又是什麼?這問題的答案,南榮的創辦人陳耀火先生最清楚。
台大經濟系畢業、原任教於屏東女中的耀火先生,43歲時放棄別人眼中優渥的公教人員生活,選擇到屏東縣人口最少的平地鄉--崁頂,設立私立南榮初級中學(命名「南榮」,意指「台灣南方之光榮」),想為偏鄉營造「希望之源」。兩年後,響應政府「九年國民義務教育」的政策—鄉鄉有國中(當時崁頂鄉並無國中),成為私人經營、公校收費的「代用國中」(類似狀況而成為代用國中者一百多所)。但很快的,因遭遇到經費嚴重不足的困境,各私校紛紛退出代用國中的行列;但是陳創辦人與一家人並不退縮,為了讓崁頂學子有更好的學習,想盡辦法籌措費用,幾乎可謂「傾家蕩產」。
這五十年來,流了多少汗?掉過許多淚?而今,南榮國中已站穩腳步,每年獲得120至130個獎項,包含運動、才藝、語文、美術、舞蹈、學術等各方面。在許多方面的卓越成就,與都會型學校相比毫不遜色!
只當一個老師或成為辦學者,有多大的差異?多數人只求自己安居樂業,但有多少人能看到別人的苦難,願意犧牲自己的享受,使別人成功、快樂? 國父孫中山先生在民權主義第三講說:「天之生人雖有聰明才力之不平等,但人心則必欲使之平等,斯為道德上之最高目的。」也就是要以「利人」的道德思想,促使聰明才力較高的人,願意付出一己心力,以謀取他人的幸福,漸而積成博愛之宗教慈善事業。由此觀之,陳耀火先生及南榮教育團隊,就是在經營「促進教育機會平等」的慈善事業。
我相信這本書的出版,絕非為了頌揚耀火先生個人的努力與情操,而是希望更多教育工作者能以個人之力並呼籲其他人,一起貢獻聰明才力幫助因居住地區、家庭因素或個人天賦等較差的學生,使他們獲得更多的教育機會,在「立足點」上能與其他人平等競爭。促進人與人之間各方面的平等,以免「富者愈富,貧者愈貧」。我極力支持南榮的道德勇氣與行動,也盼望不論偏鄉或都市需要協助的學生,都能獲得足夠的教育機會,開拓自己更好的人生。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