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衛二號10週年成果發表會
(本報訊)我國首枚遙測衛星福衛二號於2004年5月21日成功發射,迄今正好屆滿10年。10年來福衛二號在軌道上持續運作,不僅守護台灣,亦觀照全世界。國家實驗研究院太空中心為了感謝國內外各界的支持與協助,特於2014年5月21日假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福爾摩沙衛星二號10週年成果發表會」。
本次發表會由國研院太空中心報告福衛二號10年來之運作成果,並邀請國內外救災組織、慈濟基金會、聯合國衛星運作應用計畫(UN Operational Satellite Applications Programme)、日本太空總署守望亞洲(Sentinel Asia, JAXA)等負責人、國內外使用者及學者專家進行精彩的專題演講,演講主軸為人道救援及遙測應用,內容涵蓋福衛二號影像應用在科學研究、支援救災、四季農作、科技外交、中小學教育、環境監測等方面之成果。與會人員包括來自國內外產官學研各界代表,共約200餘人。
成果發表會現場並展示台灣大學、台灣師範大學、中央大學與成功大學等四個福衛二號影像分送中心、成功大學全球觀測與資料分析中心及「高空向上閃電儀」(ISUAL)科學團隊、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逢甲大學GIS中心、究心科技(GEO THINGS)及福衛二號全球銷售代理SPOT
IMAGE之精彩成果海報,由專家解說衛星影像應用於國計民生、防災救災及太空科學之成果。
福爾摩沙衛星二號所攜帶之「遙測照相儀」(RSI),10年來已繞行地球5萬多圈,取像總面積約相當於3萬個台灣,超過全球陸地總面積的7倍。由於福爾摩沙衛星二號每日再訪的任務設計,使得衛星影像增加許多新的應用,特別是對緊急災難地區可提供即時協助,以及可觀測到南北極地區受全球變遷影響所產生的變化。另福衛二號每季可合成全國無雲影像,滿足防災救災、環境監測、國土規劃等施政需求。近年來世界重大災害,例如南亞海嘯、四川地震、八八水災、日本海嘯,福衛二號皆於第一時間取像,並提供即時之衛星影像支援救災需求,深受國際救援組織與全球變遷研究社群的肯定。
福爾摩沙衛星二號的科學酬載「高空向上閃電儀」為世界首次由衛星觀測「高空短暫發光現象」(Transient Luminous Events, TLE)的科學任務,截至2013年底,所記錄的觀測資料已達33,692次,並獲Nature期刊多次報導。成功大學及中央大學組成的科學團隊,歷年來已在期刊及研討會發表278篇論文,觀測資料至2014年4月,已有超過國內外30個團隊使用。
在福爾摩沙衛星二號10週年慶的同時,國研院也要誠摯感謝多年來參與福爾摩沙衛星二號計畫之所有工作同仁的付出與努力,以及產官學研及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不久的將來,由國人首度自主研製的福爾摩沙衛星五號亦將加入遙測衛星的取像任務,提供使用者更優質的影像服務,展現我國太空科技的應用成果。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