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中山橋─橋的故事】特展開展
串起百年來台灣橋梁的記憶
橋,跨越了兩地,串起人與人之間的來往互動,
台北故事館創辦人陳國慈總監表示,橋除了功能性討論外, 其實還能從它去認識一個地方的歷史與文化。 故事館這棟老房子已經有百年歷史,她剛好座落在中山橋旁, 在基隆河畔同時見證了台北市近百年的歷史與演變, 故事館更進一步希望透過展覽帶大家從不同的面向來看台灣的橋。 文化局局長劉維公則提到,橋可以成為一個城市的地景記憶。 也希望台北的中山橋未來能在最短的時間內重建。
「走過中山橋─橋的故事」特展共有六個主題單元:台灣的橋梁、
臺北的中山橋,前身在日據時期稱為明治橋, 橫跨基隆河連結通往臺灣神社的道路; 這次特展很難得的展出八十年前曾矗立在中山橋上的青銅燈,及民國 57年嚴家淦副總統為其題名的金屬橋碑,都是首次亮相。 位於清朝官道上的金門「觀德橋」;昔日通往屏東的重要交通門戶「 下淡水溪鐵橋」;目前僅存規模最大的紅磚拱橋「龍騰斷橋」 帶出了苗栗的紅磚產業史;承載臺灣糖運歲月的雲林「虎尾鐵橋」 有著英、日、臺多國合作建造的混血身世; 由中美共同合作建造的遠東第一大橋「西螺大橋」 更是臺灣唯一被印製在紙鈔上的重要橋梁。
橋梁美景常是許多文人藝術家們創作的靈感來源, 透過影像詩篇欣賞一座橋梁,閱讀的是不ㄧ樣景致的歷史;展場中, 除了精選文學詩作,讓民眾細細品賞作者與橋的情感, 也特別讓大家從老電影中看到臺北「碧潭吊橋」、「中山橋」及「 臺北橋」的舊日美景。此外,在故事館的戶外空, 更有藝術家呂理煌的作品「菓凍月橋」,夜間別有風情, 帶你看見不一樣的橋梁美學。
不論是曲線優美的拱橋、具現代理性的梁式橋、 充滿先人智慧的桁架橋、如在雲端的吊橋、 攝影愛好者追逐的斜張橋,或是令人驚呼連連的可動式橋,ㄧ座橋樑 構成的背後是經過相當縝密的工程力學精算,展場裡特別規劃的「動 手來蓋橋」互動區,不僅讓大家了解橋的結構及搭建橋梁的過程,更 鼓勵大小朋友透過科學玩具、積木等, 動手練習蓋一座屬於自己的橋梁。除此之外, 也設置童書閱讀區讓大小朋友對橋梁有更多的認識。
不論是曲線優美的拱橋、具現代理性的梁式橋、
展覽期間的系列活動,特別推出三場精采主題講座9/15「 中山橋的故事」、11/17「臺灣的橋」以及12/8「 一起走著橋」,講座免費但需報名。10/26的「老時光市集」 將有各式各樣舊物雜貨,等著民眾來挖寶。台北故事館「走過中山橋 -橋的故事」特展展期至12月15日止, 台北故事館開放時間為週二至週日,10:00 ~ 17:30,周一休館。詳細活動訊息請上官網http:// www.storyhouse.com.tw/,查詢或來電( 02)2587-5565轉106。
補充
●附檔中之DSC0192照片圖說為--劉維公局長(右起) 與詩人余光中、 台北故事館創辦人陳國慈總監ㄧ起欣賞藝術家呂理煌的作品「 菓凍月橋」--台北市文化局提供.jpg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