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察院前院長王作榮先生生平事略
王公作榮先生,民國八年一月六日生於河北省漢川縣西家村的富農家庭,兒時生活在純樸的農村,父親兼作行商,母親主持家務,父母望子成龍心切,管教甚嚴。
先生歷經一個偉大而痛苦的時代,國難頻仍,亂世中幸得自由開放的求學環境,四歲不到即入私塾讀書,以四書五經啟蒙,其後進入漢口市第五十二初級小學,漢口市第一中學初中部,湖北省立第一中學高中部就讀,民國三十二年自中央大學經濟系畢業。先生獨立思考、博學自修,曾二度赴美進修貨幣銀行學及研究經濟發展,取得美國州立華盛頓大學碩士及范登堡大學碩士學位,使理論與實務相互印証。
民國三十八年,先生舉家遷台,隨即進入最高法院檢察署任會計主任。民國四十二年,先生進入行政院經濟安定委員會服務,足稱是新經濟知識的傳播者,負責經濟計劃設計及經濟政策分析與建議,該會於民國四十七年併入美援運用委員會,繼之於民國五十二年改組為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台灣第一期之四年經濟計劃,
先生即開始參與計劃之設計,而從第四期擔任總主持人開始,採用現代經濟設計技術、編製投入產出表、建立總體經濟計劃模型,使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採用投入產出表從事設計工作的國家,也成為台灣以後各期四年計劃的範本。
民國五十三年,先生在經合會工作環境不斷惡化,決心求去,轉而選擇可以自己作主的道路,任徵信新聞報(中國時報前身)主筆,就過去十年參與台灣經濟發展工作作一總結,撰寫台灣經濟發展之路一文,得到蔣故總統中正先生讚賞,文章洛陽紙貴,各方爭睹,對日後政策影響頗大。
民國五十六年,先生赴泰國曼谷任職聯合國亞洲暨遠東經濟委員會,名為負責亞洲暨遠東地區二十二個國家之工業問題研究與推動事宜,實則從事有關工業與自然資源會議文件籌劃工作,期間有系統蒐集各國有關經濟與社會發展文獻,為日後策劃我國未來經濟與社會發展之重要參考資料,儘管在聯合國工作,待遇優厚,工作清閒,但因與志趣不合,適經蔣故總統經國先生二度邀請先生回國工作,於民國五十九年初辭職,返回經合會任顧問,仍任中國時報主筆。
民國六十七年,工商時報發刊,先生主動要求擔任總主筆,耐心培養人才,仿效華爾街日報及經濟學人周刊,社論範圍不以經濟為限,廣及國內外重大事件,樹立工商時報社論的權威地位,先生發筆鏗鏘有力,立論有據,批評時政毫不手軟,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文章,這種穿透性的無形影響力,對政府決策與社會大眾帶來深遠影響。
民國七十三年,先生經總統提名,並經監察院同意,出任第七屆考試委員,民國七十九年九月擔任考選部長,任內推動考選政策及行政業務革新,廢除甲等特考,檢討停辦或從嚴辦理封閉性考試、調整改進專技人員考試錄取標準,舉辦弱勢族群特種考試,深獲各界肯定,為建構良善文官制度與廉能政府,尤其在公平、公平、公開之國家考試制度,奠定良好基礎。
民國八十五年,先生經總統提名,並經國民大會同意,出任監察院第六任院長,任內圖重建古代「柏台雄風」,兢業於監察職權行使改革,調整監察院組織架構,增加專業行政人員,配合監察委員執行職務,提升監察業務品質;強化財產申報功能,為政府廉能,奠定堅實基礎;時念民眾權益保障,建立專責受理陳情制度,對我國民主政治發展著有功績。於民國八十八年一月三十一日依法任滿,受聘為總統府資政,至民國八十九年五月二十日止不再續任。卸任公職以後仍然時常於新聞媒體就時政提出針砭,每年並親自主持范馨香法學基金會舉辦的研討會,對國家重要經濟、法律等事項提出建言。
先生長期於台灣大學、東吳大學、文化大學授課,除了有系統的講解基本經濟知識,並附上當前的經濟分析,不僅使書本知識得以活用,且能從理論剖析現實問題,也能以現實問題印証理論,頗受學生歡迎。任教期間始終與學生保持良好關係,關切學生,幫助學生,幾乎有求必應,師生間其樂融融。多年春風化雨育才無數,不少財金界的大老、學術界知名教授、政府財經金融機關高階主管等,都要尊稱先生一聲「王老師」,可以窺知一二。
先生德配范馨香女士,個性堅強,天資聰慧,與先生係同鄉,在同考場應考,以第一志願錄取中央大學法律系,曾任推事、法官、大法官,嫻熟法律,操守廉潔,態度公正,司法地位崇高,享年七十歲。先生育有二子一女,長子念祖,媳魯湉,次子紹祖,媳羅素娥,均在舊金山工作。幼女梅君,未婚,與先生同住。
先生學識淵博,見解獨到,是非分明,擇善固執,把經濟理論與思潮用到公共政策,畢生以促進國家現代化為志,被尊稱為我國第一位政策經濟學家,著有「王作榮全集」、「真話:談政客論國運」、「不完整的奇蹟:經濟革新與經濟自由化」、「為台灣補上一堂經濟課:王作榮的政策經濟學」、「經濟政策大論戰---王作榮大戰蔣碩傑」等鉅著。主張以經濟發展為領導部門,藉以觸動政治民主化,提振行政效率,以及提升人民生活品質,最終形成全面性的現代化工程。民國一百零二年六月十七日,總統令頒授先生一等卿雲勳章,以表彰先生戮力從公,惠世牖民之卓越貢獻。
先生於民國八十五年九月例行健康檢查時,發現初期胃癌,旋即於十月二日動手術,將胃全部切除,過程尚稱順利,但因進食困難,身體日趨衰弱。民國一百零一年四月,先生於家中跌倒致腦中風,住院後引發肺炎,經診治後病情已能控制維持。不意民國一百零二年七月三十一日先生因肺炎併發敗血性休克,藥石罔效,與世長辭,噩耗傳來,各界震驚,同聲哀悼,哲人其萎,典型長存。
綜其生平,其治學治事,及主持筆政,發為文章,莫不以書生報國之志,憂時憫世之情,而期有以輔世牖民,補偏救弊。每能言人所不能言,或不敢言,偶亦月旦評章,品題人物,或不為人所諒,而先生則以梁任公詩:「獻身甘作萬矢的,著頓求為百世師」以自況,正所謂「鐵肩擔道義;辣手寫文章」。其慷慨風發,當仁不讓,亦罕見矣!
先生雖克享遐齡,年登九五,然人壽有時而盡。先生之品概文章,足堪矜式,則必永垂於後,可無憾也。
監察院前院長王作榮先生治喪委員會謹誌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