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打狗與屏東阿猴無牽連 呂自揚
2014年6月28日自由廣場刊登賴佑哲〈追尋古地名 追尋文化記憶〉一文,意思很好,唯文中關於高雄打狗與屏東阿猴的討論,應屬誤解。
賴先生說:「高雄(打狗)T akao……。屏東 (阿猴)a-kau」和高雄的打狗若是漢字,可能沒有牽連,但是若從語言學看,一個沒 T ,一個有T,兩者可能是同一個字,同一族群稱呼也不一定。」 賴先生的 「一個沒 T ,一個有T」的語言學觀點,是沿襲日人伊能嘉矩之說。
伊能嘉矩著《台灣文化志》解釋說:「按鳳山縣下淡水流域平埔番馬卡道支族所屬阿猴社,原稱打狗社,占居打狗港口一帶。乃阿猴Akau係常被認為番語特徵之打狗Takau,其頭一字
『T』 字不發音而轉訛無疑。。」
伊能嘉矩的解釋,是沿襲1719年康熙58年李丕煜主修《鳳山縣志.外志.雜記》的記載:「 明都督俞大猷,討海寇林道乾,道乾戰敗,艤舟打鼓山下。恐復來攻,掠山下土番,殺取其血和灰袽舟以遁。其餘番走阿猴林。今之比屋而居者,是其遺種也。」伊能嘉矩把這野談性質的「雜記」傳說,當作史實看,認為屏東阿猴社是高雄打狗原住民遷徙去的。
事實上,筆者根據江樹生譯註荷蘭《熱蘭遮城日誌》第一、二冊記載,已證實屏東阿猴社,是原居住堯港 (今高雄市興達港)附近岡山平原之原住民Taccariangh搭加里揚社,於1635年12月25日遭荷蘭新港社聯軍攻擊,逃遷到今之屏東,1636年2月4日與上淡水、下淡水、搭樓三分社,一起到大員熱蘭遮城和荷蘭簽約,開始受統治。到1646年改名為Akauw阿猴社。自1634年到1645年活躍高雄屏東平原的強大搭加里揚社,從1646年起完全自荷蘭文獻中消失,其地位皆由「阿猴」社取代。
證據是每年春天,荷蘭人在赤崁召開歸順原住民各社之地方會議,1644年和1645年所選任之Taccariangh四位長老(等於頭目),有三位1646年「都繼續連任」為Akauw阿猴社長老,只一位因酗酒而換選新人。等於四位長老皆連任或延接,社名Taccariangh改為Akauw而已。阿猴社不是打狗社遷去的。網路打 「屏東阿猴社」可找到拙文。
至於最早之1694年康熙33年的高拱乾《台灣府志》和1719年康熙58年李丕煜的《鳳山縣志》,就開始記載明嘉靖42年,流寇林道乾被都督俞大猷追征遁入臺(台南),和逃到打鼓山(高雄打狗)之傳說,筆者也已根據《明實錄》俞大猷《正氣堂全集》等明代第一手史料,另撰文詳細論述林道乾實未到過台灣、打狗,與林道乾有關之傳說,皆屬以訛傳訛。拙文將發表於今年8月號《高雄文獻》。審查學者亦認是台灣史研究的一大突破。
(作者 作家 河畔出版社主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