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台談“核心價值” 泥土化、國際化、雲端化
(本報訊)文建會主委龍應台今日上午, 特別邀集全會兩百多位同仁與附屬機官首長, 進行面對面的文化理念交心。 龍應台站在文建會一樓大廳臨時設置的「肥皂箱」上, 向共同打拼的同仁們, 近距離表達了她對文建會努力方向的三大期許, 所有文化政策都要深刻思考如何「泥土化」、「國際化」、「 雲端化」,努力於泥土扎根、國際拓展、“雲端”提升。
這場同仁茶敘,出席者包括了文建會兩百多位同仁、 各處室主管與十三個附屬機關首長,有些南部首長遠從高雄北上, 其中不乏與龍應台長達數十年交情的文化界舊識, 包括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黃才郎、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副團長陳樹熙、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長呂理政等, 如今同在一個崗位為臺灣文化努力,意義格外重要。
龍應台表示,上任三天以來,全力投入文建會執行業務的了解, 這是第一次與全體同仁面對面的直接交心, 她希望利用文化部嶄新契機, 每個業務部門都能重新盤點目前的業務,淘汰不合時宜者, 排出輕重緩急,集中力氣,更清晰地把符合「文化本質」、落實「 文化權平等」的重要政策具體實踐出來。
一開始, 她以自己童年南部漁村長大的小孩成長過程面對來自都市優勢文化的 心靈衝擊為例,強調文化官員推動的文化政策, 一定要對得起最窮鄉村的孩子,「我們敢不敢保證,十年之後, 臺東偏遠地區長大的孩子,面對臺北或高雄長大的同學, 不再覺得不如人?」她的第一個期許「泥土化」, 就是要回歸文化初衷,打造由下而上的肥沃土壤, 讓每一顆民間的文化種子都能夠著床、開花, 文化官員做資源分配的決策時, 要不斷地反問自己是否偏離了文化初衷, 否則如何培育出豐富自信的下一代呢?「 如何扭轉城鄉文化資源的不平等、落差大,是文化官員的重大責任! 」
龍對文建會團隊的第二個期許是建立寬闊、先端的國際觀。 臺灣的公民涵養、文化素質、經濟力、創造力,在華文世界、 甚至全世界都是名列前茅的,但並沒有相對的國際社會的重視, 這跟臺灣的政治處境有關, 但是用文化的軟實力把臺灣帶入國際是完全可能的。 文建會同仁許多都有高學歷, 可以把建設文化部的責任看作自己在修的一個“實踐博士班”, 所有的決策都試著建立三百六十度的全球參照系, 文化政策的先進性才有保障。
最後,談到提升臺灣的競爭力, 龍應台期許同仁迅速且努力提升自己的科技素養。“ 科技素養和人文素養一樣重要,是文化官員的基本配備,”她說。“ 如果文化官員本身是科技盲,他如何將文化資源科技化、雲端化, 提升臺灣的文化軟實力呢?”
面對面交心過程中,龍應台問了同仁幾點下班, 發覺文建會工作壓力之沉重,同仁們根本無暇從容的生活。 龍應台於是問:“如果文化官員本身的生活方式、生活內容沒有美、 沒有幸福,我們又如何敢承諾說,文化部要把臺灣社會帶向美、 帶向幸福?”她希望社會各界可以給予同仁們一點點時間, 回到最開始的文化初衷,把工作業務進行盤點, 找到最核心該努力的政策實踐重點。而「泥土化」、「國際化」、「 雲端化」,要能不斷地滲透到每個工作同仁的核心價值中, 重新出發,整個團隊共同打拼,一起來豐厚臺灣的文化土壤。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