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航港局暨臺灣港務公司成立酒會

政企分離 蛻變啟航
(本報訊)航港體制改革概念的發想,始於民國六十九年商港法正式公布施行,三十多年來曾經多次提出,但始終未能實現。現於馬總統任期內,由毛部長率領交通部及港務局相關同仁全力推動,終於101年3月1日起建構政企分離之現代化航港管理體制。


原先集「航政」、「港政」及「港埠經營」三機一體的高雄、基隆、臺中及花蓮等四個港務局,蛻變後重整再啟航。未來有關航港公權力的業務將由「交通部航港局」主管,同時成立「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專責各國際商港的港埠經營業務。兩個新單位於今(29)日下午在臺北遠東國際飯店舉行成立酒會,邀請國內航港相關機關、團體、公私機構及外國駐臺機構等參加,場面盛大。


行政院陳院長在致詞時,特別以世界知名的DPW(杜拜世界)港埠管理機構的發展經驗為例,DPW透過組織變革發展世界性的競爭力,如今已經發展成為擁有3萬名員工,管轄多達60個港口的世界級港埠經營者。陳院長特別期許即將成立的TIPC(臺灣港務公司),目前台灣港務公司員工不到兩千人,國際化的程度還具有很大的空間,透過競爭力的提升,相信台灣港務公司在各界的支持下,未來能像DPW一樣成為世界一流的碼頭經營者,管理不只台灣的世界港口。陳院長並表示港務公司及航港局的成立是大家期待已久的事情,過去這一年來,院長非常佩服葉次長及毛部長的努力,因為商港法與港務公司設置條例的通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時也要感謝各位立法委員的協助。


交通部部長毛治國表示,臺灣四面環海,海運向來是臺灣對外交通與貿易的重要動脈。長久以來,航運帶動臺灣貿易成長,港埠的繁榮與否,更是臺灣經濟興盛的指標。為強化港埠競爭實力,經參考海運先進國家「政企分離」的經營體制,透過改制鬆綁行政體系束縛,導入企業化經營思維,增加國際港埠的經營彈性。同時,在「港群」的概念之下,各港依其性質及特色,扮演不同角色,以達到「對內協調分工,對外統合競爭」的綜效。毛部長也特別感謝推動航港體制改革的過程中,包括:行政院、立法院朝野立委所給予的大力支持。


本次建構現代化航港管理體制改革經過一年多縝密的籌備推動,完成了相關法制作業。毛部長除了感謝同仁的辛苦,也寄望同仁務必將所有航港作業無縫接軌。


交通部表示:未來航港局除了局本部之外,將分別於基隆、臺中、高雄與花蓮設置「北部航務中心」、「中部航務中心」、「南部航務中心」及「東部航務中心」;而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則除總公司外,亦分別成立基隆、臺中、高雄及花蓮四個分公司。首任「航港局」局長由現任花蓮港務局兼代基隆港務局局長黎瑞德出任,而港務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則分別由現任高雄港務局長蕭丁訓、臺中港務局長李泰興擔任。


未來「航港局」將不僅關注於港口的發展,更企盼透過政府部門的主動作為,積極推動國家海運發展政策、維護航運秩序與安全、培育相關產業人才、扶植海運相關產業,全面性的建構我國海運實力。而港務公司成立後,除將結合港埠相關產業的人力與物力,從事多角化經營,以提升港口經營彈性、效率與活力之外,也將與國外港埠進行策略聯盟,構建綿密航運網路,並與各行業建立夥伴關係,俾使我國港埠發展得以「立足臺灣、佈局全球」。


交通部指出:在後ECFA時代,海港的發展思維與策略應有所轉變,臺灣港埠必須在全球價值鏈與供應鏈當中,尋求高附加價值之機會。因此,希望臺灣產業發揮特色優勢及獨特營運模式,不可取代性吸引國際貨櫃及貨物來臺,在臺灣進行產品加工或客製化組裝後,再轉運到世界各地。讓港埠不僅是賺取貨櫃進出的錢,更是結合臺灣自有產業強項,透過港埠的營運賺到世界的錢。此為臺灣航運產業發展結構性改變的契機,期勉政府與民間共同攜手努力「立足臺灣、航向世界」。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立委離婚,妻愛兩子

數學老師製作的謎語

立法院總務處長由周傑升任,引發一連串的人事異動(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