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振昌:如何看懂預算審查

 隨著立法院第九屆第二會期開議,一年一度的國家預算審查大戲將在立法院隆重上演,朝野立委無不磨刀霍霍,聲稱為人民荷包把關。但其中多少是真槍實彈,而有多少又是花拳繡腿,國人往往是眼花撩亂無從判斷。為了提供讀者參考,本文特整理出三個查核方向說明,作為認識預算查核的方法。

   一、合法性:

   由於預算的編列一定要符合相關法規的要求,現行法律或立法院決議對預算的編製,常有各種強制性的規定,例如:依照「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第三條的規定,各級政府教育經費預算合計,應不低於該年度預算籌編時之前三年度決算,歲入淨額平均值的二十三%,行政院編定的預算就不能違反此項的規範。因此預算審查的第一步,就是要確認預算與相關法規的規定是否符合。

   二、合理性:

   審查預算時除了對預算編列是否合法要加以確認外,也要對它是否合理加以考慮,很多的政府預算編定雖然符合法規的要求,但卻不合情理;立法委員審查時,可以運用下列幾項常用的查核技術,來判斷預算是否合理,要求行政單位說明,進而找出是否有應加以調整指正的項目。

   (1)、預算內容是否與施政計畫相一致?

  行政院長的施政報告應該是國家未來的施政方向,而預算則是落實施政方向的具體計畫,兩者應該緊密配合才對。但往往由於預算編製單位、時間的影響,預算無法完全反映政府的施政計畫,例如:行政院宣示要照顧弱勢族群,但社福的經費不增反減,顯然地不合理,可以要求行政院說明調整。

   (2)、分析性複核程序。

  會計上科目與科目之間有其關聯性,查核時可以透過某一科目的變動,去確定與其相關科目的變化情形,即是「分析性複核程序」。例如:可以從利息支出金額去換算,預算中是否有為規避舉債上限,故意隱匿負債的情事。

   (3)、趨勢分析,與歷年比較是否合理?

  實務上很多的支出項目,除了外在情況變化以外,它的支出金額原則上每年是不會有大幅變動的。我們可以透過前後不同年度的數字比較,觀察是否有異常的變動情形,來加以判斷支出是否合理。這是屬於長期性的趨勢分析方法。

   (4)、結構分析,比率、百分比判斷。

  同樣的也有很多的支出項目,它的支出金額占整個預算金額有一定的比例關係,我們也可以透過各種支出的比重關係,來觀察是否有異常的變動情形,來加以判斷支出是否合理。這是屬於當期性的結構面分析方法。

   三、政治性:

   預算審查時除了注意到合法、合理性以外,往往也要考慮到立法院生態的政治性。立法委員作為全民的代議士,一定也要充分的反映民意,因此在預算審查時,常需要配合下列幾個政治訴求的因素,詳加以審查。

   (1)、輿情反映。

  對社會重大事件的反應,例如:前幾年食安風暴發生,公共衛生安全預算就是審查的重點。

   (2)、政黨立場主張。

   例如:核電廠的預算,國民兩黨的態度就明顯的不同。

   (3)、地方需求考量。

  尤其是區域選出的立委對於地方的建設經費,自然會著墨特別的多,以求表現業績來做為下次選舉的利多。

   (4)、個人需求。

  當然每個立委不同的背景、專業、需求也都會影響委員有興趣的審查項目,例如:來自教育界的委員自然會對教育部的預算較為熟悉,來自產業界的委員自然會對經濟部的預算較有興趣。

  (作者為台聯前立委台北商業技術學院前校長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立委離婚,妻愛兩子

數學老師製作的謎語

立法院總務處長由周傑升任,引發一連串的人事異動(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