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創辦人張其昀逝世30周年,手稿與著作特展
全年於華岡圖書館七樓展出 | |||
| |||
本校創辦人張其昀(1901-1985)先生,字曉峰,浙江鄞縣人,幼承庭訓,積學向上。1919年進入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史地系,師事柳詒徵、竺可楨等史地學界泰斗。畢業後編輯高中與初中地理讀本,廣為學校採用,影響深遠。1927年,創辦人任教中央大學,開創中國人文地理學。1936年受聘於浙江大學史地系,又始創中國歷史地理學,1941年成為首批教育部部聘教授,1943年應美國國務院之邀聘在哈佛大學訪問研究二年。 抗戰期間,創辦人出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抗戰勝利後又當選為制憲國民大會代表,1948年當選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1949年政府播遷台灣後,創辦人歷任黨政要職,主要者有中國國民黨總裁辦公室秘書組主任、中央委員會宣傳部部長、中央常務委員、秘書長、革命實踐研究院主任、國防研究院主任,此外出任教育部部長、行政院政務委員、考試院委員、總統府資政等政府要職,參贊中樞,籌謀國政,功勛卓越。 創辦人在教育部長任內,促成清華、政治、東吳等多所大學在台復校,同時改制台灣省立師範大學、台灣省立法商學院等學校,並批准設立高雄醫學院等私立大學,亦開創博士學位教育,因創辦人之高瞻遠矚,奠定台灣高等教育的基礎。創辦人另於中小學基礎義務教育亦著力甚深,在部長任內完善臺灣教育體系,此外將當時台北市南海學園擴大成為歷史博物館、中央圖書館、教育資料館、藝術教育館、科學教育館等,對推展美學、科學及社會教育,貢獻良多。再者創辦人著作等身,曾創辦中國新聞出版公司、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發起創辦《學術季刊》等多種學術期刊,以及中國歷史學會等組織,對台灣的文化教育事業貢獻甚巨。 1962年,創辦人秉持「承東西之道統,集中外之精華」以復興中國文化的精神,基於人文與科學並重、藝術與思想齊驅、理論與實用結合的教育理念,在陽明山創設本校,寓意「美哉中華,鳳鳴高岡」,將本校所在地命名為華岡,再以「質樸堅毅」的校訓勉勵華岡學子,希望同學心懷「振衣千仞岡,濯足萬里流」的胸襟。 創辦人一生行事磊落,光風霽月,成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典範,除已刊行之著作外,創辦人遺留大量中英文手稿及圖照等資料,實為研究創辦人教育理念、哲學思想以及道德風範之第一手史料,為崇隆創辦人之事功,以彰顯創辦人對當代教育文化界之影響,其遺留手稿及圖照等資料亟應早日整理、數位化,以及有計畫的研究。 |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