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拿筆 難道拿槍-----陳永興(轉貼民報)
為什麼要辦民報?
2013-12-25 18:08
1920年代,台灣在日本統治時期,有覺醒的知識分子,在醫界前輩蔣渭水等人的倡議之下,於1921年10月17日成立了「台灣文化協會」,當時請林獻堂先生出任總理,蔣渭水自己擔任專務理事,辦事處就設在大安醫院,成立當天,蔣渭水致詞說明了創立文化協會的動機:「臺灣人現實(當前)有病了,這病不癒,是沒有人才可造的,所以本會不得不先著手醫治這個病根。我診斷的結果,臺灣人所患的病是智識的營養不良症,除非服下知識的營養品,是萬萬不能治癒的。文化運動是對這病唯一的治療法,文化協會就是專門研究並施行治療的機關。」
文化協會成立之初發行《會報》,第一號印行一仟兩佰份,內容有蔣渭水發表的「臨床講義」以“台灣”為患者,對“台灣”這個病人做出診斷,用意在於喚醒「人心澆漓、精神貧瘠、風俗醜陋、迷信深固、喪失意志」的台灣同胞,蔣渭水認為要治療台灣這個病人的「智識的營養不能」,必需給予最大量的正規教育、補習教育、圖書館、讀報社…等等處方,所以蔣渭水除了用文化協會名義在全島各地舉辦「文化講座」,邀請當時的文協同志發表各類演講,啟蒙民眾之外,更於1923年4月15日發行《台灣民報》,以白話文出版的《台灣民報》第一期上就有特大號的鉛字印出下列幾個字:
「民報達民情﹒﹐ 民權任你評。
民心真未死﹒﹐ 民族自增榮。」
1945年,台灣被日本統治的時代結束,國民政府來台初期政治貪污腐敗、經濟特權壟斷、法治不彰、人權不保、失業嚴重、物價飛揚、省籍歧視、文化失調,導致台灣人民對陳儀接收政權的失望。當時的台灣知識分子延續抗日前輩的精神,於1945年10月10日創辦《民報》,由林茂生前輩擔任社長、陳旺成前輩任總主筆、許乃昌前輩任總編輯,當時的《民報》反映台灣民眾的心聲,對當時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亂象多所批評針貶,充分代表了台灣知識分子的良心和對台灣改革的呼籲。也因《民報》的反抗暴政和批判精神,1947年228事件發生之後,3月13日,《民報》被警備總部以“反政府言論”為理由查封,而林茂生前輩也在228事件當中被軍警人員帶走,永遠消失於歷史的悲劇之中,這是台灣上一代知識分子為台灣社會奉獻最令人心痛的犧牲。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