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吃試喝---吳育剛
以試吃作促銷的手法可能並不算時髦,在台灣,很早就有人這樣做生意,時至今日,越玩越大,試吃的種類也越來越多,有吃的也有喝的,有熱的也有冷的,有現成的也有當場烹製的。
小時候住在現今台北市和平西路與南昌街口,離那兒不遠的南昌街與福州街口附近有一些水果攤子,從黃昏出來做生意到午夜;小攤老闆為了證明他賣的西瓜汁多又甜,常用尖刀在西瓜上挖出一塊三角形的西瓜,連皮帶肉一起送到顧客嘴邊,口裡還頻說,吃了滿意再買,若是客人覺得果真不錯,老闆會討回那塊三角形的果皮把洞補上,再秤重計價。
在傳統市場裡,小販也很大方,凡是熟食或應時瓜果都可以品嚐,有時雖然貨品不怎麼樣,但每天買菜都已混成了朋友,何況吃了人家的嘴軟,好歹總買一些。
漸漸的,這樣的促銷方法連許多大的商店也仿傚起來,常見很多糕餅麵包店在店門外放一張小桌子,把剛出爐的麵包、蛋糕分切或剪開了請路過的人試吃。切麵包或糕餅的店員小姐不知是遵照老闆吩咐,還是自己覺得一個麵包多切幾刀就能讓更多路人品嚐,
通常都切得很小塊,實在嚐不出什麼味道。
有一次路過南京東路四段一家麵包店,看見一位男店員正在那兒切瑞士捲蛋糕,每一塊都切得像賣的那麼大,以為他在店門口賣蛋糕,走過去,要他包兩塊,誰知他竟說,自己拿,請客的,不要錢;他接著又問: 為什麼要兩塊? 吃得下麼?我老實告訴他,本想買兩塊帶回家跟老妻分享, 他聽了二話不說,居然用盒子裝了兩塊給我。
有一家速食店前不久開始每周一免費供應咖啡,但得走進店去買早餐,而且還得開口索取,才有免費咖啡喝,當然不買早餐也可討一杯,問題是只討咖啡必須承受那些毛頭店員的鄙夷眼光,讓自己覺得很 cheap;另一家咖啡連鎖店有一回作推廣,讓穿著制服的店員小姐捧著托盤站在店門口,把咖啡一杯杯奉請路過的人試喝,雖然只是小小一杯,喝著感覺真的不一樣。
在大賣場設試吃或試喝攤位應該是舶來的主意了,因為台灣早些年根本沒有大賣場或超級市場。在美國工作的時候,常去一家 Central Market ,那兒賣的全是高檔的貨品,凡是家裡需要的東西一應俱全,東西雖然賣得貴,但店家也夠大方,隨時供應各種試吃、試喝,即使只吃喝不買也不會惹人嫌,有些人專撿午餐時間去採購,一面吃喝一面買,把家裡需要的食品雜貨買全了,肚子也吃飽了。
老美常講顧客永遠是對的,這句話在美國那些超市裡獲得印證,店員小姐總是和顏悅色地請客人品嚐店裡推廣的食品,有時忙不過來,乾脆切一大盤放在那兒,讓客人自己用牙籤串著吃,熱騰騰的咖啡整桶放在那兒,不時有店員過來補充紙杯、奶精和糖包,調咖啡的檯子永遠弄得乾乾淨淨。
華人經營的超市也做試吃試喝的促銷,但多半只有週末客人較多時才設攤供應,問題是負責切、煮食物的是由廠商聘雇來的臨時工作人員,以中年女性居多,她們的工作態度並不好,有時對去試吃的客人很不客氣,可是碰到她們認識的人時,又會偷偷塞給熟人較多的試吃商品。曾經在一個試吃雪糕的攤子前,看到工作員熟練地把一支雪糕剪成四塊,分給客人,但來了一位可能是她的朋友,竟然獨享一整支雪糕。
台灣有一家美商大賣場週末假日供應的試吃、試喝食品較多,甚至在現場烤牛排,煎鮭魚,那些攤位前經常大排長龍,等著工作人員慢修斯理地煎烤食品,再慢慢地分切成小塊,放在托盤裡的小紙盤上,有人等不及伸手去拿,竟然被她喝斥;有的攤位根本沒有工作人員,不知跑那裡納涼去了。
兩者對比之下,不免覺得美國那些大賣場或超級市場的試吃、試喝比較像玩真的,工作人員對可能的顧客都很有禮貌、很有耐心,會和顏悅色請客人品嚐,不厭其煩地解說產品的點或熟飪方法。當然,在那樣一個資本主義的國家裡,顧客買東西付了錢之後,那些工作人員的臉上就完全是另一種神色了。
在台灣或在美國的中國城,超市試吃、試喝攤位工作人員態度欠佳,或許有兩個由,一是她們有先入的主見,總認為那些去試吃、試喝的人本來就只是貪小便宜,其次是去試吃、試喝的人吃相難看,不但爭先恐後地搶奪,有時還一次拿好幾杯,呼朋引伴分享,跟落後地區的難民沒兩樣。
|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