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院公佈:法官兼職規定

(本報訊)司法院頃公佈,法官法施行後有關法官兼職規定
壹、兼職原則
一、法官為機關內部之成員,其參與機關內應處理之事務,係屬機關組織運作及業務推展之一環,乃出於職務機關之公務需求,非屬兼任職務或業務。又司法官考試錄取人員,應接受學習、訓練;法官每年度應從事在職進修,其他司法人員則得視業務需要,施予在職訓練(司法人員人事條例第27條、第29條,法官法第81條第1項)。是以法官應聘前往司法院所屬之司法人員研習所及法務部所屬之司法官訓練所擔任講座,係為傳承審判經驗,提升司法職能,亦屬司法職務之一部,非屬兼任職務或業務。
二、法官法第16條第1款至第4款明列各種禁止兼職之類型,第5款則為概括禁止兼任之職務或業務,以上各款均不因法官服務「地域」或「審級」不同而有適用上之差別。
三、法官擬兼任之職務或業務,若該兼任之職務內容,涉及具體事實之認定,或法官於職務內容所為表示,對個案之決定或結果具有相當影響力或決定性者,即該當法官法第16條第5款「與其職業倫理不相容」。
四、法律明文准許法官兼職者(例如:法律扶助法、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條例、律師法、公證法),法官可兼任該職務;惟法規命令如未明定法官為必要組成員者,法官得否兼任該職務,仍依法官法第16條第5款之精神處理。
五、法官參與司法職務外之兼職,因而收受非政府機關支給之報酬或補助,每日(次)逾新臺幣6千元者,應依「法官參與職務外活動收受非政府機關支給報酬補助申報須知」向服務機關政風單位辦理申報。
六、實任法官轉任司法行政人員者,於轉任報到時,非屬法官法所稱之「法官」,不適用法官倫理規範及「法官參與職務外活動收受非政府機關支給報酬補助申報須知」之規定。
貳、補充定義
一、法官法第16條第3款所稱「司法機關」,採狹義解釋,係指司法院暨所屬機關。
二、法官法第16條所稱「職務」,係指「法令或章程定有一定之職稱及職掌者」;所稱「業務」,係指「以反覆同種類之行為為目的之社會活動」。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立委離婚,妻愛兩子

數學老師製作的謎語

立法院總務處長由周傑升任,引發一連串的人事異動(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