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縫不會清?牙縫成細菌培養皿 牙周病防治亮紅燈
調查:牙縫清潔習慣正確之民眾不到1%
【台北訊】牙周病嚴重時會造成牙齒鬆動、脫落,影響消化甚至身體的健康,依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9年公布之資訊顯示,40歲以上成年人中,有90%的人有輕重程度不一的牙周病,18歲以上成人亦有5成有牙周炎徵狀;且從健保統計數字發現,牙周病就醫人數居高不下,顯示國人急切需要關注牙周疾病之健康問題。1
牙周病專科醫師紀泓輝表示,齒縫殘留過多牙菌斑容易侵蝕齒槽骨並導致牙齦炎及牙周病,而國人普遍未養成清潔牙縫的良好習慣,為國人牙周病罹患的主因之一。台灣飛利浦因應牙周病現況,特此針對齒縫清潔行為舉行網路問卷調查2。調查顯示,雖然七成受訪者有固定清潔牙縫的習慣3,但在有效問卷受訪者1418人中僅8人,相當於僅千分之六民眾牙縫清潔頻率及方式上完全正確4。 針對牙齦炎患者,更僅有千分之五的牙齦炎患者牙縫清潔行為完全正確5,牙縫清潔成為牙周病防治死角!根據調查結果顯示,『牙縫清潔耗時』及『現有工具使用困難』兩大困擾乃造成剩下三成受訪者缺乏清潔牙縫的習慣的主要原因。
牙縫難清理 恐成細菌培養皿
紀醫師表示,牙周病最容易發生的地方為牙齒與牙齦交會處及牙縫中,因此防治牙周病首要關鍵為,清除牙縫和齒齦溝內的牙菌斑,以避免牙周組織受侵蝕而發炎病變。國人普遍認同刷牙之於口腔清潔的效果,但對於齒縫清潔的正確認知和正確清潔方式卻普遍低落。紀醫師指出,若齒縫中牙菌斑無法確實清潔,牙縫中恐堆積大量牙菌斑,加速牙周病情的惡化。但調查卻顯示高達68%受訪者認為牙縫卡殘渣時才需清潔6,此錯誤認知更造成高達72%的受訪者牙縫清潔頻率不足7。其中,調查更顯示,僅千分之六的受訪者符合牙醫師建議的牙縫清潔頻率、方式及使用工具,顯示國人對於牙縫清潔認知的嚴重缺乏。
根據調查結果指出,另外造成民眾無法落實牙縫清潔的主要原因,有49%的消費者因現有工具不好操作而不常清潔牙縫8;更有近六成的民眾認為清潔牙縫需花費很多時間而降低了牙縫清潔的頻率9。
此外針對現有的牙縫清潔工具,數據指出5成以上的消費者認為現有牙縫清潔工具使用困難10。而民眾在使用現有牙縫清潔工具時曾遭遇的前三大困難11除了反映牙齦發炎徵狀的牙齦會出血外,清不乾淨,尤其清不到後排牙齒、不好操作、及牙線易卡牙縫,皆與現有工具不好操作有關。紀泓輝醫師表示,牙縫清潔工具的操作困難不僅容易降低清潔頻率,更容易造成使用時牙齦的傷害;現有清潔工具操作難度高,患者較無法確實清潔後排齒縫,造成患者牙周病徵狀普遍先由後排牙齒發生,不當使用牙縫清潔工具已成為牙周病防治的潛在殺手!
同時,紀醫師更憂心的表示:「國人錯誤的牙縫清潔方式若沒有改善,不但無法達到清潔效果,讓齒縫成為牙菌斑孳生的溫床,更會使牙齦病狀惡化。」
牙縫清潔錯誤百出 30歲上班族 整排牙齒險塌陷
30歲的薛先生長久以來都有口腔異味與刷牙流血的困擾,嚴重時甚至影響到社交生活,但卻以為是火氣大,因而沒有投入更進一步的治療,直到健檢時才得知已罹患嚴重的牙周病,更差點因為延誤治療而導致牙齒整排脫落!
平日按時刷牙的薛先生說:「我從未想過牙周病會和牙縫清潔有關,一直以為只要每日按時早晚刷牙,就可以預防牙周病,而且對於牙線完全不知道如何使用,因此鮮少針對牙縫作清潔。」薛先生表示,曾經被牙醫師告知過刷牙需要搭配牙線清潔,但由於牙醫師推薦的牙線使用困難,因而改用牙線棒清潔。但是在使用牙線棒清潔的同時,牙線棒時常斷裂,導致牙齒不舒服,因此薛先生只有當牙縫中有卡殘渣時,才會為牙縫作清潔。
紀醫師解釋,若齒縫長久未做徹底的清潔,因而罹患牙周病,導致齒槽骨被牙菌斑侵蝕而塌陷,若一直無法養成日常清潔的好習慣,將會連帶造成整排牙齒搖動與脫落。
專家建議:
若操作現有的清潔工具有困難,建議選用更簡便操作的牙縫清潔工具養成正確齒縫清潔習慣
紀泓輝醫師表示,牙縫每日至少需清潔兩次,最佳口腔保健的方式為養成每天三餐飯刷牙並清潔牙縫的習慣,且需完整清完全口齒縫才能有效降低牙周病的罹患率。
紀醫師提醒,正確的清潔牙縫能確實的預防牙齦炎及牙周病,若無法正確使用現有工具,可選用更簡便操作的牙縫清潔工具增加清潔頻率,養成正確齒縫清潔習慣,才能有效降低牙齦炎及牙周病的發生率。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