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設計傳奇齊聚台北 生活美學經濟再崛起
原研哉、深澤直人、山形季央與台灣設計師的對話
(本報訊)溽暑的台北,一場日本設計饗宴,暑氣全消,浸淫在生活美學和風裡。來自日本無印良品藝術總監原研哉(HARA KENYA)、當代工業設計大師深澤直人(NAOTO FUKASAWA)、日本著名品牌資生堂(SHISEIDO)首席設計師及宣傳部部長山形季央(TOSHIO YAMAGATE),應經濟部商業司「提升商業設計計畫」之邀於7月22日(日)至23日(一)兩天,三位日本中青代最具影響力設計破天荒連袂出席,位於台北中油大樓之「日本經濟再起的動能-設計力論壇」。他們分別以感性體(SENSEWARE)、意識的中心(CENTER OF AWARENESS)、設計基因(DESIGNGENE)為題,與現場近800位國內設計人、年輕學子分享經驗。「提升商業設計計畫」係為政府藉由推動商業發展及促進設計,與國際設計應用源流配合,建立在地文化、創意的專業素養。此一計畫包括:設計輔導、人才培育、及宣導推廣等面向。面臨全球化浪潮,台灣積極以設計力接軌國際,此次邀請日本當代最具影響力設計師來台,即是促進商業發展及提升國際化競爭力之最佳實例。經濟部商業司專門委員楊忠藏表示:透過此次異質文化的國際交流,期望為台灣設計產業,挹注成長的能量。
自從經濟部商業司積極推動「提升商業設計計畫」,即積極促進國內商業設計與國際設計接軌,廣邀國際知名設計名家,以展覽、論壇、國際設計競賽等全方位方式,激盪起「多元文化的火花」。此次特地委由中國生產力中心(CPC)策劃「日本經濟再起的動能-設計力論壇」。會中特地由原研哉、深澤直人、山形季央接力演講,分享創新設計經驗。
此場別開生面之論壇由楊忠藏專門委員開場致詞,他表示:經濟部從2004年秉持在地文化與國際接軌,帶動台灣設計能量,業已有豐碩的成果。過去這些年國內設計師,陸續獲得素有設計奧斯卡獎的德國IF、REDDOT等設計大獎、讓台灣設計力在世界舞台發光發亮,成為另一種形式之台灣之光。
日本的設計產業,在政府與民間相互奧援,成為日本經歷泡沫化經濟後,再度快速崛起的主因,這正是台灣目前最需要的設計養分,期望透過他們分享寶貴的經驗,讓台灣設計界在設計行銷、產業發展、品牌運作上更具創新能量。
中國生產力中心總經理張寶誠致詞時表示,CPC過去致力於提升企業生產力、製造力,如今則依循經濟之的脈動,協助企業提升創新力。創新力蘊藏在設計美學裡,近年來,國內屢屢在國際設計大獎中奪冠,雖是肯定卻也是壓力的開始,透過三位國際大師與國內業者相互激盪,可預期的是有助於國內設計產業朝向正向發展。
此次的論壇,也特地邀請三位大師與國內商業設計創意傑出人士包括:林磐聳、程湘如、王行恭、柯鴻圖、陳俊良、游明龍、林俊良,以及陳永基共同展出「DESIGN V.S DESIGN」,透過交流,促進台灣設計創作價值的提升。
交流過程中,原研哉強調,21世紀的設計,關注人們生活環境的議題,例如:科技與環境共生的問題,利用設計為人類創造幸福,所以要回歸到設計的本質,不再為設計而設計;首次來台的深澤直人則分享自己創作靈感為觀察使用者的需求以及渴望,用設計手法滿足他們生活上的不滿;林磐聳主任則強調,從三位設計師身上,窺伺到日本設計業傳承中創新的能量,有別於第一代龜倉雄策等大師,原研哉等人創造屬於他們當代的設計觀點,以設計手法展現關懷社會脈動,為人類的幸福作出貢獻。他指出:有觀點才有好設計,這是值得國內設計師學習。
22日上午精彩的論壇首先登場的是原研哉,其以感性體(SENSEWARE)為題,分別以2004年策劃的「HAPTIC」展覽以及2007年4月的「TOKYO FIBER’07 -SENSEWARE」說明設計情報誌的建構。以「HAPTIC」展覽為例,主旨是讓「感官」重新被發現,不僅是運用外觀形狀、色彩,而是重視使用者內心的感受。像是PANASONIC公司設計一款「會活過來」的遙控器,沒電源時,是軟綿綿的塑膠盒,一旦接近它、碰觸它,就會變硬並同時發光。誠如他說:設計者需重視本質思考,最普通的日常生活中,還是可以創造驚人的變化,為生活帶來變革,設計不是追求無止盡的開發,這樣會造成資源耗竭。
緊接著是深澤直人帶來意識的中心,運用美國心理學家JAMES J. GIBSON的「AFFORDANCE」理論,暢談人類接觸環境、物件時,因物理特質不同所形成感知及對應關係,進而啟發美學意識。
山形季央則是以設計基因(DESIGNGENE),闡述如何運用設計及商業技巧,創造企業品牌形象,引領潮流的創新。三位精采的內容贏得現場一陣熱烈的掌聲,久久不絕於耳。
「日本經濟再起的動能-設計力論壇」分別以視覺、商品、設計的運用與方法、觀念、及實務案例三構面,探討日本經濟再度崛起的動能及設計實踐方式,期望在設計界激起創意的漣漪,為台灣商業設計成長開啟良善的迴響。
(本報訊)溽暑的台北,一場日本設計饗宴,暑氣全消,浸淫在生活美學和風裡。來自日本無印良品藝術總監原研哉(HARA KENYA)、當代工業設計大師深澤直人(NAOTO FUKASAWA)、日本著名品牌資生堂(SHISEIDO)首席設計師及宣傳部部長山形季央(TOSHIO YAMAGATE),應經濟部商業司「提升商業設計計畫」之邀於7月22日(日)至23日(一)兩天,三位日本中青代最具影響力設計破天荒連袂出席,位於台北中油大樓之「日本經濟再起的動能-設計力論壇」。他們分別以感性體(SENSEWARE)、意識的中心(CENTER OF AWARENESS)、設計基因(DESIGNGENE)為題,與現場近800位國內設計人、年輕學子分享經驗。「提升商業設計計畫」係為政府藉由推動商業發展及促進設計,與國際設計應用源流配合,建立在地文化、創意的專業素養。此一計畫包括:設計輔導、人才培育、及宣導推廣等面向。面臨全球化浪潮,台灣積極以設計力接軌國際,此次邀請日本當代最具影響力設計師來台,即是促進商業發展及提升國際化競爭力之最佳實例。經濟部商業司專門委員楊忠藏表示:透過此次異質文化的國際交流,期望為台灣設計產業,挹注成長的能量。
自從經濟部商業司積極推動「提升商業設計計畫」,即積極促進國內商業設計與國際設計接軌,廣邀國際知名設計名家,以展覽、論壇、國際設計競賽等全方位方式,激盪起「多元文化的火花」。此次特地委由中國生產力中心(CPC)策劃「日本經濟再起的動能-設計力論壇」。會中特地由原研哉、深澤直人、山形季央接力演講,分享創新設計經驗。
此場別開生面之論壇由楊忠藏專門委員開場致詞,他表示:經濟部從2004年秉持在地文化與國際接軌,帶動台灣設計能量,業已有豐碩的成果。過去這些年國內設計師,陸續獲得素有設計奧斯卡獎的德國IF、REDDOT等設計大獎、讓台灣設計力在世界舞台發光發亮,成為另一種形式之台灣之光。
日本的設計產業,在政府與民間相互奧援,成為日本經歷泡沫化經濟後,再度快速崛起的主因,這正是台灣目前最需要的設計養分,期望透過他們分享寶貴的經驗,讓台灣設計界在設計行銷、產業發展、品牌運作上更具創新能量。
中國生產力中心總經理張寶誠致詞時表示,CPC過去致力於提升企業生產力、製造力,如今則依循經濟之的脈動,協助企業提升創新力。創新力蘊藏在設計美學裡,近年來,國內屢屢在國際設計大獎中奪冠,雖是肯定卻也是壓力的開始,透過三位國際大師與國內業者相互激盪,可預期的是有助於國內設計產業朝向正向發展。
此次的論壇,也特地邀請三位大師與國內商業設計創意傑出人士包括:林磐聳、程湘如、王行恭、柯鴻圖、陳俊良、游明龍、林俊良,以及陳永基共同展出「DESIGN V.S DESIGN」,透過交流,促進台灣設計創作價值的提升。
交流過程中,原研哉強調,21世紀的設計,關注人們生活環境的議題,例如:科技與環境共生的問題,利用設計為人類創造幸福,所以要回歸到設計的本質,不再為設計而設計;首次來台的深澤直人則分享自己創作靈感為觀察使用者的需求以及渴望,用設計手法滿足他們生活上的不滿;林磐聳主任則強調,從三位設計師身上,窺伺到日本設計業傳承中創新的能量,有別於第一代龜倉雄策等大師,原研哉等人創造屬於他們當代的設計觀點,以設計手法展現關懷社會脈動,為人類的幸福作出貢獻。他指出:有觀點才有好設計,這是值得國內設計師學習。
22日上午精彩的論壇首先登場的是原研哉,其以感性體(SENSEWARE)為題,分別以2004年策劃的「HAPTIC」展覽以及2007年4月的「TOKYO FIBER’07 -SENSEWARE」說明設計情報誌的建構。以「HAPTIC」展覽為例,主旨是讓「感官」重新被發現,不僅是運用外觀形狀、色彩,而是重視使用者內心的感受。像是PANASONIC公司設計一款「會活過來」的遙控器,沒電源時,是軟綿綿的塑膠盒,一旦接近它、碰觸它,就會變硬並同時發光。誠如他說:設計者需重視本質思考,最普通的日常生活中,還是可以創造驚人的變化,為生活帶來變革,設計不是追求無止盡的開發,這樣會造成資源耗竭。
緊接著是深澤直人帶來意識的中心,運用美國心理學家JAMES J. GIBSON的「AFFORDANCE」理論,暢談人類接觸環境、物件時,因物理特質不同所形成感知及對應關係,進而啟發美學意識。
山形季央則是以設計基因(DESIGNGENE),闡述如何運用設計及商業技巧,創造企業品牌形象,引領潮流的創新。三位精采的內容贏得現場一陣熱烈的掌聲,久久不絕於耳。
「日本經濟再起的動能-設計力論壇」分別以視覺、商品、設計的運用與方法、觀念、及實務案例三構面,探討日本經濟再度崛起的動能及設計實踐方式,期望在設計界激起創意的漣漪,為台灣商業設計成長開啟良善的迴響。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