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臺北健康城市領袖圓桌論壇與國際研討會29日隆重開幕

馬市長介紹北市十大指標建設成果期與國際城市分享發展經驗

(本報訊)臺北健康城市國際研討會昨(29)上午在臺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行開幕,開幕儀式在悠揚音樂家室內樂團的弦樂聲中展開,臺北市長馬英九以日語、法語、西班牙語、德語、英語,問候來自全球的首長、學者與專家,並列舉北市健康城市十大指標建設,期待本次大會可以加強與會城市分享健康城市經驗,促進彼此交流。

臺北市長馬英九提到,在就任之初就思考如何讓臺北市升級,如何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質與水準,同時能達成健康城市的目標。他所採取的第一步是從公共安全及交通安全著手。他說,七年後的今天,臺北市的交通肇事率、犯罪率都顯著降低,而緊急救護(emergency team)的成立,也讓到院存活率(DOA)從七年前的零,提升為8.5%。

衛生局長宋晏仁也代表主辦單位致詞表示,馬市長從第一任就開始推動健康城市十大指標,市府在三年前就開始規劃,包括安全、幸福、生態、文化、便捷、永續、活力、繁榮、多元、康健等十大願景目標,展現臺北健康城市多元、包容、關懷與信任的特色,另外宋局長提到,10月10日國慶日也是世界心理健康日,希望民眾關心身體,也關心心理。他同時向遠道而來的貴賓表達感謝,但對中國大陸上海、蘇州兩市未能參加此一全球盛會表示遺憾。

會議上馬市長特別向健康城市運動的創始推動學者、來自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省公共衛生顧問Dr.Trevor Hancock致意,馬市長感性地表示,當1986年健康城市這個概念提出時,只有一個健康城市;如今,全球已有超過四千個城市加入推動健康城市的行列。馬市長也幽默地說,與Dr.Trevor Hancock見過三次面,發現他果然一次比一次還年輕健康。

馬市長說,健康城市牽涉到城市的規劃與發展、市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城市總體營造的各個層面,因此更需要全體市民的參與和投入,臺北市持續辦理第二屆健康城市國際研討會的目的,就是希望藉著邀請先進城市分享推動的寶貴經驗,加強國際健康城市專家學者交流,以建構國際健康城市網絡,進而逐步實現「全民皆健康」的理念。

馬市長說明,臺北市政府採取BOT的方式,建構無線寬頻城市基礎建設,在臺北市建立五千個無線上網點(AP),無論是PDA、手機或電腦,市民可以隨時隨地上網,完全不必接線。同時,臺北市政府也為所有市民提供免費的電子郵件帳戶以及免費的課程,連馬市長八十三歲的母親,都善用了這項服務,學會發電子郵件叮嚀兒子保重身體。

馬市長接著提到北市的環保建設,北市在五年前開始推動「垃圾費隨袋徵收」,透過小小的經濟誘因使台北市的垃圾量大幅減少56%,垃圾量由實施前每日平均3,695公噸減為目前每日平均1,754公噸,家戶垃圾量也由實施前的每日2,970公噸減為現今的1,393公噸,換句話說,垃圾量在短短四年間減少超過一半,期待在2010年達成「資源全回收、垃圾零掩埋」目標,讓來賓留下深刻印象。

雖然前幾日我國邦交國塞內加爾與我斷交,但是塞國首都達卡副市長仍然如期訪台,馬市長認為,城市的交流不能把當成國家外交活動看待,這樣的話會比較敏感,很多東西也都會談不下去。他強調,城市外交談的是交通、治安、環保等城市議題,這些問題比較沒有政治性,這樣大家談起來也會比較開懷。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立委離婚,妻愛兩子

數學老師製作的謎語

立法院總務處長由周傑升任,引發一連串的人事異動(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