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家扶國際工作隊」-------送愛到吉爾吉斯
【數位網路報記者陳漢墀台北報導】
看見…「讀萬券書不如行萬里路這句話真貼切,以前總在課本或象棋看見楚河2字,沒想到現在可以坐在河邊聽著楚河的湍急聲。」
感受…「10幾歲的小孩忙著顧攤販,雖然辛苦換來他們一餐的溫飽,感受他們在困境中求生,除了心疼,更讓自己體會到知足。」
了解…「短短的幾天,我們想帶給當地孩子的好多,但實際幫助他們的卻好有限,好希望有更多時間,更多的力量來幫助他們。」
相對「貧窮」,台灣弱勢兒少看見更多的可能與價值。家扶基金會104年自全台各家扶中心招募「家扶國際工作隊」成員,來自花蓮、台東、屏東、嘉義、苗栗等縣市的八名青少年成為工作隊第一屆隊員,年紀最小的16歲,就讀著高職二年級,最大的24歲,就讀研究所二年級。歷經半年的國際援助(發展)課程培訓,7月29日至8月13日前往亞洲第八個貧窮的國度-吉爾吉斯共和國,與在地的貧困兒少進行一連串社區服務行動,包括文化交流、成長團體、兒童營隊帶領,展現課程所學和其成長過程的成功經驗等。為期二週的海外服務,滿滿的感動將於10月25日(日)台北南區南瓜屋社區服務站舉辦成果展,透過原汁原味的吉爾吉斯佳餚與傳統服飾,以及精心製作的活動紀錄影片,與參與嘉賓經歷一場「吉現」體驗。
八位家扶國際工作隊孩子,深入異國文化,穿著吉爾吉斯的服飾,努力與吉國當地人學習風味美食,克服失敗的挫折,只為在成果展中端出那幾道讓他們醉心的吉國風味,讓與會嘉賓也能體驗他們當時的感動。並且以新世代的科技將海外服務經歷用影像紀實呈現,身歷其境感受每個重要成長的片段。
家扶第一屆大專生國際工作隊成員之一的阿蓉(大三),來自花蓮,是隔代教養家庭,由祖母負責照顧阿蓉與妹妹,家中經濟狀況不佳,多靠政府補助與祖母資源回收貼補家用,因此接受家扶中心協助,阿蓉求學過程一直靠獎學金與兼職打工,以減輕家裡的負擔。因為受到社會各界的幫助,阿蓉懂得珍惜與付出,更把握機會投身於各項志願服務,抱著「盡自己的力量,帶給需要的人溫暖」。阿蓉從吉國回來興奮的說:「讀萬券書不如行萬里路這句話真貼切,以前總在課本或象棋看見楚河2字,沒想到現在可以坐在河邊聽著楚河的湍急聲。」而對心靈成長更有所學習,阿蓉憶起在當地的市場裡,許多10幾歲的小孩在顧攤販,辛苦換來他們一餐的溫飽,看見他們在困境中求生,除了心疼,更讓自己體會到知足。
同樣來自花蓮的小思(高三),是單親家庭的孩子,與媽媽及姐姐相依為命,生活的壓力常讓媽媽脆弱流淚,六歲的小思就會懂事的替媽媽遞衛生紙,安慰媽媽不要哭,有著一顆柔軟而關懷的心。小思抱著一股熱忱的來參與家扶國際志工隊,表示:「儘管我的外語能力不算很好,個性也不夠謹慎小心,但我還是希望透過這次的活動我可以讓更多人的心感受到我想要傳遞的那份溫暖與希望。」小思說:「這趟服務經驗讓我看見自己的不足,我會學習面對自己的缺點與不足,努力的吸收與學習,期待自己成為一個有內涵的人,更希望有機會再次回到吉爾吉斯。」
來自苗栗的小瑩(研究所二年級),也是單親家庭,媽媽靠著務農,獨自扶養四個都尚在就學的孩子,一肩扛起家中重擔,受到家扶中心扶助的小瑩,養成獨立自主的個性,更積極參與課外活動,期勉自己能付出所學所能,有機會成為「手心向下」的人,小瑩感恩的說:「我曾是家扶受扶的孩童,讓我想要爭取家扶工作隊的機會來付出與回饋,並相信自己有能力可以反過來幫助別人。」談到這次服務經驗,表示:「多一點勇氣去面對,去把握爭取自己想要的,走出去看看世界有多大。當嘗試了過去不敢且不願意做的事,真的就跨出一大步、並學會飛翔了!」
家扶第一屆大專生國際工作隊成員以感恩回饋的心說明,這次的海外服務經驗帶給我們很大的收穫,短短的幾天,我們想帶給當地孩子的好多,但實際幫助他們的卻好有限,好希望有更多時間,更多的力量來幫助他們。我們努力將這段故事分享給更多人聽,讓他們知道在台灣之外,還有更多需要幫助的人,鼓勵他們參加國際志工服務,這是我們最充實也最有意義的暑假。
家扶基金會執行長何素秋表示,看見家扶孩子有機會學習不一樣的文化,並且有能力服務更貧窮國家孩子,著實令人感動。國外志工服務經驗帶給成員不同的生活體驗,有助於開啟他們的世界觀與文化眼界,「家扶國際工作隊」的角色,除如以往著重扶助兒少的學習成長,培養扶助兒少的世界觀,亦著重成員的成功經驗傳承,並倡導社會大眾關注世界上急待援助的貧困兒少。家扶自2004年以來,已派遣專員長駐於蒙古、吉爾吉斯、史瓦濟蘭、越南與柬埔寨等地,目前在地深耕服務逾18,000名貧困兒童,提供教育支持、營養改善、技職訓練等協助,有效改善在地兒童因貧窮環境所導致的高風險生活,每月持續新增加扶助兒少約200名,然而目前仍有逾800名兒童未獲得認養資源,呼籲愛心無國界,邀您加入國外貧童認養行列,翻轉貧童生命!【國外貧童認養專線:04-22061234轉157】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