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正義的憲法挑戰

  (數位網路報記者陳漢墀/16日台北報導)自從1987年解除戒嚴迄今,台灣即將邁入民主化的第三十個年頭。隨著民主制度的逐步深化,過去刻意淡化的轉型正義議題,在新總統就職的前夕,成為社會輿論熱烈討論的議題,在已經政黨輪替的國會中,各政黨正針對〈促進轉型正義條例〉進行激烈的辯論。

  事實上,轉型正義是橫跨政治黨派、族群認同和職業階級的議題,也是一個重整政治權力、經濟發展結構的工程。從1949年戒嚴初期開始,就有諸多以維持政權穩定為名,進行政治整肅或軍法審判的事件,例如澎湖山東流亡學生案、左營海軍案、鹿窟事件、雷震案等,乃至於1970年代進入一黨專政的穩固階段,仍有泰源監獄案、美麗島事件、林宅血案、陳文成命案等不幸事件。這些政治案件在當時造成了全國肅殺的氣氛,也形成人人自危的集體不信任感,更深深扭曲國家政治權力和經濟發展的結構。雖然隨著民主化日久,但是當初受到軍事審判的政治犯及其家屬,內心仍舊背負許多創傷,而整體社會對於當時的高壓統治手段也缺乏系統性的反省和檢討,也讓國家一再失去政經結構轉型的契機。

  白色恐怖受難者在解嚴後,曾經試圖尋求司法重審。但是,解嚴前夕立法院修正通過國家安全法第9條第2項,阻斷了他們尋求普通法院救濟的機會。同時司法院大法官在第272號解釋中也肯認了這樣的作法。以致於三十年過去了,司法依然拒絕還給這群人正義。

  憲法上的轉型正義首要任務何在?就是讓投訴無門的人民,能夠向憲法法院敲門,給進不了法院大門的人,一個進法院大門的機會。這一次,這群人要向憲法法庭敲門,看看憲法法庭會不會給他們開一扇走向司法正義的門。

  模擬憲法法庭自2014年首度成立以來,即以憲法為核心,匯聚民間的理性論述,共同建構一個對話平台,也是一個尋求社會和解共生的機制。在過去兩年,模擬憲法法庭廣邀公民一同思索同性婚姻及死刑合憲性的議題,藉多元觀點的對話,成功地累積未來公共政策形成的討論素材與能量。模擬憲法法庭,是一個藉由社會豐沛的論述力量,自主建構的民間法庭!

  今年,模擬憲法法庭將以戒嚴時期受到軍法審判的案件為例,聲請模擬憲法法庭審理〈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條例〉的合憲性,重新審視國安法第9條第2項及大法官第272號解釋創造的轉型正義障礙。

  本屆模擬憲法法庭持續獲得台北律師公會支持,將由第二屆模擬憲法法庭大法官擔任遴選委員,共同選任第三屆模擬憲法法庭大法官。本次模擬憲法法庭將設置大法官9人,由遴選委員會自各大學及專業研究機構、律師團體及其他公民團體各遴選三名大法官組成之。

  自即日起,模擬憲法法庭將陸續公告第三屆模擬憲法法庭大法官遴選委員會名單及大法官、鑑定人遴選辦法,歡迎各界踴躍推薦或自薦大法官或鑑定人;同時設置法庭之友平台,歡迎各界上網表示意見。

  詳細資訊請上模擬憲法法庭平台檢閱



第三屆模擬憲法法庭籌備處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立委離婚,妻愛兩子

數學老師製作的謎語

立法院總務處長由周傑升任,引發一連串的人事異動(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