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心一意 關愛肺動脈高壓
【數位網路記者陳漢新墀/ 2017,5,24台北報導】
2017世界肺高壓日
2017世界肺高壓日
四大專科攜手呼籲 高危險族群要當心
四大專科齊心合作 呼應世界肺高壓日 提醒高危險族群 避免致命藍唇吻上身
每年5月5日為世界肺高壓日(World Pulmonary Hypertension Day),「肺高壓」是指當流經肺部血管的血壓過高的情形,其中因為肺動脈血管阻力增加造成右側心臟過度負荷的則屬於「肺動脈高壓」;其致病原因複雜多樣,在確診與治療上往往需聯合許多不同科別的專業與努力。因此今年中華民國心臟學會、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以及台灣兒童心臟學會,四大專科「醫」心一意呼籲關愛肺動脈高壓,不讓這群患者因症狀特異性不高而被忽略,導致確診時疾病常都已進展到晚期,甚至出現『藍唇』的情形,同時也要提醒高危險族群,應認識肺動脈高壓與自身原本已有的疾病可能的關聯,提高警覺留意症狀,及早接受正確診斷及治療。
肺動脈高壓有三多:病因多元/症狀多樣/確診多時
原發性病因不明 續發性高危險族群要注意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林俊立醫師表示,肺動脈高壓起因於肺部的血管緊縮,造成阻力增加,導致肺動脈壓力升高,進而使右心室過度負荷、肥大增厚,最嚴重可能產生右心衰竭甚至猝死。林俊立醫師解釋,肺動脈高壓依致病原因可分為「原發性」與「續發性」兩大類,原發性通常病因不明,被列為罕見疾病之一,平均每百萬人約僅有6~10人罹病,患者以女性居多,約為男性的2倍,罹病高峰年齡為40~50歲;續發性成因則與許多疾病相關,其中結締組織疾病與先天性心臟病患者為較常見好發肺動脈高壓的高危險族群。
林俊立醫師說,肺動脈高壓患者在初期的症狀與其他疾病類似,例如出現喘不過氣、呼吸困難、慢性疲倦、胸痛、頭暈、乾咳、水腫等情形,嚴重時甚至很輕度的活動也可能造成昏倒、脈搏過快、咳血、唇色變藍的狀況,所以肺動脈高壓在國際上又稱為「藍唇病」。由於症狀特異性低,需要透過多專科醫師層層檢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才有辦法確診。也因此,肺動脈高壓有「三多」,分別是「病因多元」、「症狀多樣」以及「確診多時」,簡單來說,就是因為可能會引發脈動脈高壓的疾病多元,且症狀多樣、特異性不高,所以導致患者平均確診時間竟須長達2-3年,所以更須仰賴專科醫師的臨床經驗與專業判斷,才能及早做出正確的診斷。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