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投行,能帶給我們平等、永續的經濟與貿易關係嗎?】

(本報訊)2013年,中國主導提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的構想。20153月,隨著英國申請加入亞投行,帶動德國、法國、義大利經貿強權蜂起加入。台灣也在亞投行申請截止日,透過陸委會向國台辦遞交亞投行申請意向書,引發矮化台灣主權與黑箱作業的爭議。

綠黨堅決反對執政當局以矮化台灣主權、黑箱作業的方式爭取加入亞投行。同時,我們也要指出,投資由強權國家主導的開發銀行,將助長當前的各種經濟與社會的不平等。
以世界銀行為例,服膺於歐美強權利益的世界銀行(世銀)與國際貨幣基金體系(IMF),早已偏離其終結貧困、促進共用繁榮,並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與技術援助的宗旨,變成對富有國家(資本)獨家設定條件、借錢給貧窮國家的獨門生意。世銀與IMF在世界各地所推動的基礎建設投資與結構調整計畫,造成的社會、環境與人權侵害更是罄竹難書[1]
那麼亞投行呢?
雖然目前亞投行的運作規則,還未進入擬定階段。但中國目前透過亞投行與一帶一路計畫,擴大金援開發中國家並輸出基礎設施,以解決自身產能過剩並掌握重要戰略資源的態勢已相當明確。同時又以亞洲基礎設施的大量資金需求,拉攏身陷歐債危機西方大國,力圖挑戰美元霸權。
在這樣的結構下,未來亞投行的遊戲規則中,開發中國家能有少發言權?在擴大投資加速建設的同時,人權與環境的需求能否高過已開發國家以及中國的投資需求皆令人堪慮。
過去許多國際貿易、金融全球化的經驗已經讓我們知道,各國政府讓渡權力、讓渡貨幣、讓渡民主到跨國多邊貿易組織上,已經對國家的治理、國土環境的保護、勞工的權利、國會的立法等都已形成新的威脅與深刻的影響[2]
台灣作為島嶼小國,經貿政策更沒有以鄰為壑的條件。政府面對發展困境,該做的不是為了替財團資本找出路,或在顯然都存有高度政經風險以及道德疑慮的區域經貿整合中,急著選邊站隊。政府該做的是適當的節制與引導資本,投資台灣目前最急切需要的產業轉型以及社會創新等工作。
綠黨的政治目標是要創造永續的社會與經濟,並做到真正公平的資源分配。我們認為,一個公平、永續的國際貿易或開發組織機構,應揚棄全球化自由市場,並鼓勵經濟在地化,追求自給自足與永續發展,才是多邊主義、國際合作良性的發展方向。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立委離婚,妻愛兩子

數學老師製作的謎語

立法院總務處長由周傑升任,引發一連串的人事異動(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