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愛恨情仇」-----外交部資電處長李自正
繼2016年初1月21日校友會和江學珠先生獎學基金會邀請到外交部資電處李自正處長演講「解構ISIS 組織」後,今天(11月17日)再度邀請李處長以個人的經驗與觀察,談「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愛恨情仇」。
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之間的仇怨由來已久。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其實是同文同種,都是舊約聖經中亞伯拉罕妻與妾生的兒子所衍生的後代。妾所生的兒子被趕到阿拉伯半島居住,就是後來阿拉伯人的祖先。 以色列的祖先則曾先移居到埃及,後進入迦南地,亦即今日巴勒斯坦,定居了一千多年。
從歷史看,猶太人的確是巴勒斯坦最早的居民之一,曾建立了猶太國及以色列國。後來巴勒斯坦先後遭亞述、巴比倫、波斯、馬其頓、羅馬等古代帝國所征服。在羅馬統治期間,超過一百萬猶太人被殺,公元132年被羅馬人趕出了巴勒斯坦,於是猶太人便被迫在世界各地流落了一千八百多年。當猶太人被趕走後,四周的部落相繼遷入巴勒斯坦這塊肥沃富裕的土地,即是後來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這一千多年來,阿拉伯人一直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繁衍,並與少數居住在巴勒斯坦的猶太人和平相處。
但自以色列回到巴勒斯坦建國開始,因為土地紛爭,猶太人與巴勒斯坦人便開始不斷衝突,發生多次中東戰爭,同時還有英、美、法、蘇等國的介入。此外在水源、制高點(戈蘭高地)、礦產、勝跡、巴游、貨物稅、屯墾區、聖城耶路撒冷的爭奪下,雙方「以牙還牙、以眼還眼」,流血報復層出不窮。李處長用西瓜的「紅肉與瓜子」來形容巴勒斯坦的以色列人包圍著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的情景,像說故事一樣與大家談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愛恨情仇,淺顯易懂,令人印象深刻。時至今日,李處長認為,以色列愈打愈壯大,巴勒斯坦卻是愈吵愈受限,最後結果會如何?恐怕上帝也沒有答案。
今天的演講幾乎座無虛席,其受歡迎的程度可見一斑,希望不久的將來,還能再請李處長繼續為校友們說故事。(圖文:63御 方一菁)
江學珠先生獎學基金會董事長黃虹霞致贈感謝狀給李自正處長。(轉載自北一女校友會)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