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運松山線CG590A區段標工程昨開工動土!
(台北訊)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中區工程處於昨日(95年11月21日)上午假松山線北門站C出入口用地隆重舉行臺北捷運松山線CG590A區段標工程開工動土典禮,典禮由臺北市副市長陳裕璋主持,焚香祈福,祝禱工程圓滿並如期如質完工。全長約8.5公里的捷運松山線工程預定於民國102年年底完工通車,屆時由西門站至松山站僅約需15分鐘即可到達,除可連接小南門線、新店線之營運外,並可與南港、淡水、新莊、木柵等捷運線轉乘,與現行營運之路網連成一氣,使轉乘功能更趨便捷。本線與南港線平行,同為東西走向,未來將可紓解南港線的人潮與運輸量,並促進東、西區平衡發展,預期將會帶來大量人潮與錢潮,營運30年節省乘客效益估計可達新臺幣2085.7億元。
CG590A區段標工程,由日商前田營造股份有限公司與長鴻營造股份有限公司以98億7000萬元共同承攬,施工範圍起於西門站(G13)以北約550公尺處,向北沿中華路一段,經塔城街之北門站(G14)續向東北穿越塔城公園地下停車場、關稅總局下方,經天水路之未來增設車站(G15),再續向東穿過南京西路圓環下方,在南京西路與淡水線中山站(G16)交會,續沿南京東路向東行,止於松江南京站(G17),全線長約2.9公里,包括三座地下車站(北門站、中山站、松江南京站)及站間潛盾隧道,另為方便圓環地區民眾搭乘捷運,本局將在天水路增設一座車站,該計畫目前正報交通部轉陳行政院核定中。
本工程經過塔城街、天水路、南京西路及南京東路一、二段地區,其中塔城街毗鄰臺北古城北門,而天水路一帶則為舊時大稻埕之一部份,臺北捷運將之串連將極具歷史意義;至於南京西、東路沿街商業辦公大樓、飯店及百貨公司林立,尤其南京東路更以銀行密集最為著名,素有「臺北華爾街」之稱。因本工程與淡水線及新莊線分別於中山站(G16)及松江南京站(G17)交會,未來通車後將可提供與淡水線及新莊線直接快速之轉乘服務,為該區帶來大量通勤、通學與逛街購物之人潮,該區之經濟活動將更加興盛及繁榮。
北門站(G14)位於市民大道與忠孝西路間之塔城街道路下方,南側面臨北門古城門、北側緊臨臺北地下街,其出入口造型以由地表面向上掀起,呈現一個延續地坪鋪面的自然型式使出入口與地景結合,為軟化出入口造型,將冷卻水塔、通風井與出入口整合成單一的建築量體、化繁為簡,不隨周邊建築物面相起舞,其中B1出入口位置處於原臺北工場古蹟位址,並以復建兩拱併同古蹟整體設計,未來將與國際機場聯外捷運系統及臺北地下街相銜接。中山站(G16)為松山線及淡水線交會轉運車站,位於新光三越與衣蝶百貨商圈,整體環境洋溢青春的能量特質與消費文化屬性,大眾流行文化,次文化,新事物也隨處可見,故運用全玻璃造型之出入口來傳達”輕-快樂”之意向,站體內以噴砂玻璃及彩色印刷琺瑯版突顯生命盎然的新世代消費文化。松江南京站(G17)為捷運新莊線與松山線之交會轉運站,為營造出整體且和諧的都市景觀,延續採用新莊線出入口造型,以呈現都會眾生相公共藝術設置於都會生活空間中,藉由雋永的圖像緩衝都市人忙碌急促的生活步調,讓行色匆匆的旅人暫緩步伐,會心一笑體驗臺北都會豐富的人文色彩。此外,為解決南京東路段道路日後不再因各種地下管線施工造成挖挖填填問題,松山線捷運施工時將一併施作沿線共同管道工程,完工後將可降低沿線路面挖掘次數,延長道路使用壽命,全面改善市容景觀,進而大幅提昇市民生活品質
CG590A區段標工程,由日商前田營造股份有限公司與長鴻營造股份有限公司以98億7000萬元共同承攬,施工範圍起於西門站(G13)以北約550公尺處,向北沿中華路一段,經塔城街之北門站(G14)續向東北穿越塔城公園地下停車場、關稅總局下方,經天水路之未來增設車站(G15),再續向東穿過南京西路圓環下方,在南京西路與淡水線中山站(G16)交會,續沿南京東路向東行,止於松江南京站(G17),全線長約2.9公里,包括三座地下車站(北門站、中山站、松江南京站)及站間潛盾隧道,另為方便圓環地區民眾搭乘捷運,本局將在天水路增設一座車站,該計畫目前正報交通部轉陳行政院核定中。
本工程經過塔城街、天水路、南京西路及南京東路一、二段地區,其中塔城街毗鄰臺北古城北門,而天水路一帶則為舊時大稻埕之一部份,臺北捷運將之串連將極具歷史意義;至於南京西、東路沿街商業辦公大樓、飯店及百貨公司林立,尤其南京東路更以銀行密集最為著名,素有「臺北華爾街」之稱。因本工程與淡水線及新莊線分別於中山站(G16)及松江南京站(G17)交會,未來通車後將可提供與淡水線及新莊線直接快速之轉乘服務,為該區帶來大量通勤、通學與逛街購物之人潮,該區之經濟活動將更加興盛及繁榮。
北門站(G14)位於市民大道與忠孝西路間之塔城街道路下方,南側面臨北門古城門、北側緊臨臺北地下街,其出入口造型以由地表面向上掀起,呈現一個延續地坪鋪面的自然型式使出入口與地景結合,為軟化出入口造型,將冷卻水塔、通風井與出入口整合成單一的建築量體、化繁為簡,不隨周邊建築物面相起舞,其中B1出入口位置處於原臺北工場古蹟位址,並以復建兩拱併同古蹟整體設計,未來將與國際機場聯外捷運系統及臺北地下街相銜接。中山站(G16)為松山線及淡水線交會轉運車站,位於新光三越與衣蝶百貨商圈,整體環境洋溢青春的能量特質與消費文化屬性,大眾流行文化,次文化,新事物也隨處可見,故運用全玻璃造型之出入口來傳達”輕-快樂”之意向,站體內以噴砂玻璃及彩色印刷琺瑯版突顯生命盎然的新世代消費文化。松江南京站(G17)為捷運新莊線與松山線之交會轉運站,為營造出整體且和諧的都市景觀,延續採用新莊線出入口造型,以呈現都會眾生相公共藝術設置於都會生活空間中,藉由雋永的圖像緩衝都市人忙碌急促的生活步調,讓行色匆匆的旅人暫緩步伐,會心一笑體驗臺北都會豐富的人文色彩。此外,為解決南京東路段道路日後不再因各種地下管線施工造成挖挖填填問題,松山線捷運施工時將一併施作沿線共同管道工程,完工後將可降低沿線路面挖掘次數,延長道路使用壽命,全面改善市容景觀,進而大幅提昇市民生活品質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