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副新任主委張傳章

數位網路記者陳漢墀台北報導/ 2018,8,16

總統任命張傳章擔任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並於8月20日就任。

一、 前副主任委員鄭貞茂於8月1日調任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後,遺缺業奉總統任命由國立中央大學財務金融系專任特聘教授張傳章接任,並於本年8月20日就任。
二、新任張副主任委員簡歷如下:
新任
職務
姓名學歷主要經歷備註
副主任委員
張傳章
國立政治大學經濟學系畢業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貿易研究所碩士
英國蘭卡斯特大學會計財務研究所博士
國立中央大學財務金融系所主任
國立中央大學管理學院院長
國科會人文處財金及會計學門召集人
亞洲大學講座教授兼副校長
勞動部勞動基金監理委員會委員
瀏覽人次: 120   更新日期: 2018-08-16
中央大學財金系 張傳章教授專訪

公告時間:2013-05-20

學歷:英國Lancaster大學財務博士,1995。
經歷:曾任中央大學財金系系主任、中央大學財金系教授兼管理學院院長、合作金庫銀行董事,現任中央大學特聘教授、國科會人文處財金及會計學門召集人、臺灣土地銀行監察人。
專長:期貨與選擇權、金融創新、風險控管、財務工程、國際財管。
獲獎:行政院國科會專題計劃兩萬元級主持費(2004~2005)、2006及2009中央大學特聘教授獎、第二及第八屆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金椽獎:學術組甲等獎。
連結:張傳章教授個人網頁

用財金規劃幸福人生
    人為什麼需要理財?中央大學財金系張傳章教授認為:「理財的終極目的,在於讓自己和親人能夠過著幸福的生活。」而理財的第一步就是要擁有專業知識。專研期貨與選擇權、金融創新及風險控管的張傳章教授,多年來累積在一流財金學術期刊的論文篇數超過50篇,深厚的財務專研能力及長期在業界擔任財務顧問的經驗,讓他對國內外金融局勢洞見觀瞻。
    在專業學術研究之外,他希望將一己之力貢獻於社會,運用專業能力教導一般大眾如何投資理財規劃,不僅出版期貨與選擇權原理專書,並曾多次著文教導投資人如何謹慎挑選理財方式及投資商品,「正面且嚴肅看待理財,才能過著無所匱乏的幸福生活。」不僅一語道出理財的首要觀念,也展現學者關懷社會的溫柔態度。
金融市場就是大實驗室
    大學就讀政大經濟系,畢業後高分考上政大國際貿易研究所,曾任職過中央銀行與金融業界的張傳章教授,由於自小家境不佳,為了謀求人生更長遠的規劃,毅然投入百中取一的教育部公費留學考試,僅以三年九個月的時間就順利獲得英國Lancaster大學財務博士學位,並於回國後旋即獲聘於中央大學。
    學術底蘊深厚的他,深知學術研究與實務經驗結合的重要性,認為財務學術研究不應閉門造車,所以研究及教學工作之餘在業界擔任財務顧問,一方面將領先市場的Know-How介紹給業界,將所學貢獻於社會;另一方面則在市場中累積實務操作經驗,實際印證從書中所學知識。張傳章教授表示,自己從事財務金融研究必須熟悉市場脈動,不論是替證券公司設計權證或是擔任銀行董事時參與放款及併購等重要決策,可以從學術性的角度來分析並實際規劃,就能跳脫紙上談兵的課本理論,走入真實的交易市場。
    如同將金融市場視為大實驗室,張傳章教授進一步指出,理工學院需要透過實驗驗證理論,而他的實驗室就是整個金融市場,實際參與市場可以學習很多書本裡沒有的知識再回饋在教學上,透過親身參與,不僅更容易向學生解釋抽象理論,大量的實際案例也豐富了教學內容。舉例而言,在大學部期貨選擇權課堂上,會連線期貨交易所以分析現在市況、商品、交易策略等,有時也會連線到期貨商使用的交易平台,直接講述理論應如何應用在實務操作上,如此一來,比起單純講解課本內容,有實戰氣氛的教學更顯得活潑而受到學生歡迎。
    張傳章教授強調,擔任業界職務純粹是為了驗證書中所學知識,而經過實際參與後,他發現,企業決策者所做的決策往往需要學術理論基礎支持,高層不會盲目地做決策,但通常會保留一些彈性,除了專業知識外,人的判斷還是佔有一定的因素,而這個過程不透過實際參與是無法深入了解的。
    除了驗證理論外,學術研究與實務經驗兩方面的交互發酵,也使得張傳章教授對金融市場往往洞燭機先,例如在2008年次貸風暴所引發的債信危機席捲全球時,他就曾指出「市場信心的鬆動,會是損失嚴重擴大的開始」、「讀懂國際市場,要先了解投資者的心理,一旦大眾信心崩潰,任何的防禦都難以擋的下來。」不僅一語中的,更準確地點出市場未來的趨勢。對此,張傳章教授將之歸功於理論與實務的結合,協助企業的成功經驗讓他相信學界可以協助業界進化金融市場,如能透過產學合作或企業實習等方式,就能進一步縮短課堂教學與實務間的差距,達到雙方互利的目標。
給投資大眾的一堂課
    自2008年次貸風暴所引發的全球金融海嘯沖垮不少信譽卓著的大型企業,如全美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便是其中一例,這場史上罕見的系統性金融危機不僅重創金融市場,也給了汲汲營營於金錢遊戲的投資人一記迎頭痛擊,追根究柢,這波金融危機的開端就是華爾街金童們所設計出的複雜而又高風險的衍生性金融商品,究竟投資人應如何建立正確理財觀念以及如何選擇投資商品呢?
    財務金融學者張傳章教授指出,大眾應正面且嚴肅地看待理財,才能過著無所匱乏的生活,現在很多年輕人雖有工作卻淪落為「月光族」,主因就在於薪資太低及不懂得理財規劃,因此他提出4點投資建議和大家分享:
投資第一步,要先認識自己。張傳章教授指出,大眾應依個人情況規劃投資計畫,因為每個人屬性不同(如收入或年齡),能承擔風險的能力也各異,因此選擇的投資商品也應有所不同,例如年齡多寡會影響個人投資較高風險之投資商品(如股票)的比例,可約以「100-年齡」來計算,假如某人年齡30歲,那麼投資較高風險商品的百分比則約為70%,50歲的人則會降至50%,以此計算得出的結果是─越年輕越有冒險的本錢,年紀越大則應該越保守。
    投資第二步,就是張傳章教授時常掛在嘴邊的投資最高指導原則:「不懂的商品別碰!」因為購買不了解的投資商品很容易血本無歸,幾年前鬧得沸沸揚揚的「連動債」事件,就是因為投資人購買了連銀行理專都不是很懂的商品因而損失慘重。他強調,除了作為第一專長的專業能力外,每個人都應培養人生的第二專長─理財能力,因為只會賺錢而不會管錢,常常會落得退休後無錢可用的窘境。
    投資第三步,要做好資產配置(Asset allocations)及適度分散風險(Risk diversification)。根據專家分析,投資市場的贏家多是因為做了良好的資產配置所致,「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就是資產配置的主要精神,不僅應把投資分配在屬性不同的商品上,也必須投資在不同國家或地區。
    投資第四步,應以長期投資為主、短期投資為輔。為了讓投資立於較佳戰鬥位置,張傳章教授認為資產配置應以長期投資做核心式投資資產配置,以賺取長期穩定的合理報酬,並以短期投資做衛星式投資資產配置,以賺取短期較高報酬之機會財,兩相配合之下即可立於不敗之地。
    一般投資人最容易落入的陷阱是,受到短期投資獲利豐厚的誘惑,而去操作自己不了解的高風險性投資商品,例如期貨選擇權等衍生性金融商品,他強調,衍生性金融商品的操作方式和股票很不一樣,有幾項操作原則:第一,知識要充足;第二,風險承擔度須高到能夠操作高風險性商品;第三,要有非常強的停損停利觀念。在槓桿比例20倍,甚至高達40或50倍的條件下,賺錢時金錢呈倍數成長,賠錢時損失也非常快速。但張傳章教授坦言,知道上述原則的人多,實際做到的人卻很少,越專業的財務金融研究者,往往越不會親自「下海」參與這誘人的金錢遊戲,原因一方面是因為沒有時間,另一方面則是由於期貨選擇權不像股票可以長期持有,期貨若押錯寶,到期贖回時只能一翻兩瞪眼,沒有翻身的機會,由此可見投資不可不慎!
    然而即便衍生性金融商品的投資風險大,張傳章教授還是認為,適度的金融創新與新金融商品可以滿足公司或個人的避險需求及投資需求,原本金融商品的設計就是要幫公司解決財務問題或擴展企業,不應該因為市場上存在某些投機性的金融商品而將其過度汙名化,他指出,某些忽略實質需求而轉趨投機的商品,對金融市場來說並不健康,投資人不應只被可能的高獲利吸引,也應評估其風險大小,深入了解商品內容與性質,才不致落得血本無歸的下場。
擔任系主任及院長推動學術國際化
    張傳章教授取得博士學位後旋即獲聘任教於中央大學,靠著努力逐漸累積學術聲望,甫回國6年便順利升等為教授且被選為財金系系主任。談及擔任系主任的經驗,他說自己還記憶猶新,當時系上的師資素質優異且非常年輕,每位同仁都朝氣蓬勃充滿幹勁,在這樣積極的環境中,對自我的期許很高,一方面欲提升財金系的學術聲望(當時名列全國第2),另一方面也要為系上爭取校內外的教學及研究資源。在3年系主任任內,他不但說服路透社及昇陽科技,共同捐贈市價7千萬的軟硬體設備給財金系,成立一間專門培訓金融市場風險控管人才的「路透社風險實驗室」,也在艱困環境中,傾全系當年度所有資源,首開全國風氣之先,招收第一屆財務金融碩士在職專班,為金融市場在職人士提供有系統之碩士課程,而努力帶來了豐碩的成果,不但為國家培育了中高階金融專才,同時也為財金系帶來了豐厚的財源,得以支持系上老師在教學及研究上所需之經費。
    2007年擔任中大管理學院第8任院長,是張傳章教授接任的第2項行政職務。「當選,便是承擔責任的開始。」他坦言,中大管理學院學術聲望雖為全國前3名,但學校一向以理工治校,因此對人文社會領域之發展較為輕忽,在不利環境下,他決定以大破大立的方式,帶領管理學院積極爭取校內資源並提升海內外的知名度及學術地位,在任內他完成了包括重整已有30年歷史的志希館、和大陸南京大學商學院簽訂合作備忘錄並推動兩校EMBA課程合作事宜、帶領全院各系所全部順利通過教育部之系所評鑑、向校方爭取經費推動管院AACSB國際認證、建立管院企業導師制、設立會計研究所、募款建造與哈佛商學院同等級的頂級個案教學教室「宏致講堂」等,上述建樹不僅增加管院的國內外曝光率,也藉由國際化提升了中大管院的學術地位。
    不論是學術研究或是行政工作,張傳章教授表示回國後的一路磨練,使他更能體悟「大事難事看擔當、逆境順境看襟度、臨喜臨怒為涵養、群行群止為識見」之意涵,未來無論遇到什麼情境都能淡定以對,當問及最想給年輕人鼓勵的一句話是什麼?他毫不猶豫地回答「永不放棄(Never Give up)!」只要不放棄就能擁有成就任何事的希望,張傳章教授將這句話當成自己的座右銘,也以此鼓勵現在的年輕人,勇敢追夢、永不放棄。
專業能力與倫理道德同等重要
    當初會選擇中央大學任教,張傳章教授表示,是因為中央大學有臺灣財金學術界最好的研究環境,除了學風自由、環境優美之外,更有濃厚學術風氣一路傳承,使得財金系學術聲望一直穩坐全國前3名,為國內金融界培育不少優秀人才。
    那麼身為財金人需要培養什麼能力?張傳章教授強調,對財金系的學生來說,數學和英文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財務運算需要清楚的數學邏輯概念,尤其是金融創新領域;而英文則是重要的表達與溝通工具,有外語能力才能國際化。除了上述兩種能力,張傳章教授表示,中文及溝通能力也很重要,因為在市場上面對的是人,如何作一場生動的簡報、如何與他人交際、如何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將複雜的商品解釋得一清二楚,不僅是財金人踏出校園後必須面臨的社會考驗,也是課堂上無法傳授的人生歷練。
    為財務金融導入創新力,則是張傳章教授口袋裡另一項法寶,「金融業不是不需要R&D!」,在課堂上常以此作為開頭的他指出,很多人都認為電子業或高科技業才需要重視研發,但這是錯誤的,金融業為了生存與競爭,往往更須重視研發能力。例如世界獲利最高的創投銀行,就是因為有很強的研發,包括設計新產品、新服務方式及M&A(企業合併(Mergers)和收購(Acquisitions))等高附加價值的創新理念。張傳章教授一再強調金融業若要長長久久經營下去,最重要的除了風險控管外,要拓展財源就要靠金融創新,因此身為財金人,不僅應對財金局勢具有敏銳嗅覺,也應隨時補充創新能量,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商場中脫穎而出。
    除了專業能力外,金融倫理也是張傳章教授強調的重點,他認為金融業在某種程度上屬於公益事業,涉及到很多人的權益,經營者必須要有企業道德,而教育單位則負有先期教導的使命。中央大學財金系在前幾年首開全台風氣之先,開設金融倫理課並列為必修課程,現今已受到越來越多學校的重視,如中正大學也已開設此類課程,更規劃未來要納入必修課程規劃中,台政大等各校也正在規劃中。鑒於金融犯罪事件層出不窮,張傳章教授指出,學校應為社會培養人才並強化學生之企業倫理觀,而非將風險轉嫁給政府和社會大眾承擔,因此有必要透過學校教育給予學生正確觀念,提升學生道德感,以降低未來金融犯罪之發生。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花旗証券徐恭穎,罰停業3個月

立委離婚,妻愛兩子

數學老師製作的謎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