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威夷貿昜談判 胡宗駒
40年一覺記者夢(四十四)
2009/12/23
當時序漸漸進入華府1989年的初夏時,老布希政府要求與中華民國就紡織品貿易進行談判,除了要求中華民國把1988年未用完的輸美紡織品配額交還之外,也希望台灣逐年減少輸美紡織品;那將是一場具有重要影響的貿易談判,因為當時台灣外銷的紡織品有約40%輸往美國市場。
那場已決定在夏威夷 Kauai 島舉行的貿易談判有兩個緣由,一是於 1986年1月1日生效的中美紡織品協定將於1989年底期效屆滿,必須經由磋商考慮如何續訂新約,美方早就打算舉行談判,但老布希總統就職後,一直遲遲沒有確定主持貿易談判的官員,拖到了7月初才宣布由商務部主管紡織品貿易協定副助理部長譚悌羅(Auggie D. Tantillo, Deputy Assistant Secretary for Textiles and Apparel of the Commerce Department ) 和貿易代表署紡織貿易首席談判代表索林尼 (Ronald J. Sorini, Chief Textile Negotiator of the Office of US Trade Representative)出面主談,並敲定了時間和地點;另一個緣由是從 1980年起,美國大量進口紡織品,每年成長率高達14%,使得美國紡織業者大為不滿,他們全力遊說國會,要求修改美國綜合紡織品協定 (The Multifiber Agreement)限制進口,尤其針對中華民國、香港、韓國和中國大陸這四個國家和地區。
在他們的遊說下,眾議院曾分別於1986年和1988年通過新法案,要求雷根總統簽署,可是那時的國務卿舒茲 (George P. Shultz)、財政部長貝克(James A. Baker) 、農業部長林格 (Richard E. Lyng)、商務部長魏瑞提(C. William Verity)和貿易談判代表尤特 (Clayton Yeutter) 都不贊成那麼做,認為不僅不符合美國的自由貿易精神,而且損及消費者的利益,特別是那些低收入民眾需要進口的廉價紡織品,雷根因而否決了那項紡織品新法案。
老布希上台後,眾議員簡金斯 (Ed Jenkins, D-Ga.)和 吉彭斯(Sam Gibbons, D-Fla.)那些國會議員連番提案,要求減少亞洲國家的輸美紡織品配額,並把中華民國等主要出口國未用完的配額收回,改分配給加勒比海地區的國家,因為那個地區的政治與經濟安定對美國國家安全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台灣原本可充分使用輸美紡織品配額,1988年的使用率僅為 86%,主要是因為在美方的壓力下,新台幣對美元升值,使中華民國輸美紡織品的報價競爭優勢喪失殆盡,加以國內工資上漲,訂單流失和庫存激增兩項打擊使國內業者幾乎難以生存,有一段時間,台灣各地都有一些外銷成衣店拋售成衣,其中固然多數是不合格的退貨,但有一部分是業者的外銷剩餘。
遠在太平洋上的夏威夷是中央社美西分社的採訪轄區,華府分社報導了會前的一些相關新聞後,就由美西的同人接手採訪會議新聞。
在華府採訪這樣的新聞必須靠若干管道獲得線索,其一是保持與相關經貿官員的良好關係,其次是常與採訪相關新聞的同業保持連絡,我一向不喜歡日本人,但為了採訪,仍時常與一些日本媒體的分社主任或記者同吃午餐,再一個新聞線索的來源就是華府的一些內幕報導刊物。
像" Inside US Trade"就是這麼一分刊物,那是一分只有五頁的"新聞信",以粉紅的打字紙雙面印刷,逐條列出一些重要經貿消息,短短數行,卻都是內幕消息,刊物每週發行一次,對跑經貿新聞的記者非常有用,問題是中央社訂不起,但聯經報系和中國時報卻替劉其筠、冉亮訂了那分參考資料,使我在新聞競爭上更感吃力。這分粉紅刊物的每年訂費約為500美元,訂閱 Federal Services的部分文稿也要六、七百美元一年。
美國官員一般很少接受記者邀宴,但混久了,建立了相當交情,跟朋友一 同吃一頓午飯,他們也不一定會拒絕,而在那樣的午餐中,有時也可能獲得一些新聞線索,只要多花時間和精神,窮追不捨,有時也可能挖到一條大獨家。
2009/12/23
當時序漸漸進入華府1989年的初夏時,老布希政府要求與中華民國就紡織品貿易進行談判,除了要求中華民國把1988年未用完的輸美紡織品配額交還之外,也希望台灣逐年減少輸美紡織品;那將是一場具有重要影響的貿易談判,因為當時台灣外銷的紡織品有約40%輸往美國市場。
那場已決定在夏威夷 Kauai 島舉行的貿易談判有兩個緣由,一是於 1986年1月1日生效的中美紡織品協定將於1989年底期效屆滿,必須經由磋商考慮如何續訂新約,美方早就打算舉行談判,但老布希總統就職後,一直遲遲沒有確定主持貿易談判的官員,拖到了7月初才宣布由商務部主管紡織品貿易協定副助理部長譚悌羅(Auggie D. Tantillo, Deputy Assistant Secretary for Textiles and Apparel of the Commerce Department ) 和貿易代表署紡織貿易首席談判代表索林尼 (Ronald J. Sorini, Chief Textile Negotiator of the Office of US Trade Representative)出面主談,並敲定了時間和地點;另一個緣由是從 1980年起,美國大量進口紡織品,每年成長率高達14%,使得美國紡織業者大為不滿,他們全力遊說國會,要求修改美國綜合紡織品協定 (The Multifiber Agreement)限制進口,尤其針對中華民國、香港、韓國和中國大陸這四個國家和地區。
在他們的遊說下,眾議院曾分別於1986年和1988年通過新法案,要求雷根總統簽署,可是那時的國務卿舒茲 (George P. Shultz)、財政部長貝克(James A. Baker) 、農業部長林格 (Richard E. Lyng)、商務部長魏瑞提(C. William Verity)和貿易談判代表尤特 (Clayton Yeutter) 都不贊成那麼做,認為不僅不符合美國的自由貿易精神,而且損及消費者的利益,特別是那些低收入民眾需要進口的廉價紡織品,雷根因而否決了那項紡織品新法案。
老布希上台後,眾議員簡金斯 (Ed Jenkins, D-Ga.)和 吉彭斯(Sam Gibbons, D-Fla.)那些國會議員連番提案,要求減少亞洲國家的輸美紡織品配額,並把中華民國等主要出口國未用完的配額收回,改分配給加勒比海地區的國家,因為那個地區的政治與經濟安定對美國國家安全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台灣原本可充分使用輸美紡織品配額,1988年的使用率僅為 86%,主要是因為在美方的壓力下,新台幣對美元升值,使中華民國輸美紡織品的報價競爭優勢喪失殆盡,加以國內工資上漲,訂單流失和庫存激增兩項打擊使國內業者幾乎難以生存,有一段時間,台灣各地都有一些外銷成衣店拋售成衣,其中固然多數是不合格的退貨,但有一部分是業者的外銷剩餘。
遠在太平洋上的夏威夷是中央社美西分社的採訪轄區,華府分社報導了會前的一些相關新聞後,就由美西的同人接手採訪會議新聞。
在華府採訪這樣的新聞必須靠若干管道獲得線索,其一是保持與相關經貿官員的良好關係,其次是常與採訪相關新聞的同業保持連絡,我一向不喜歡日本人,但為了採訪,仍時常與一些日本媒體的分社主任或記者同吃午餐,再一個新聞線索的來源就是華府的一些內幕報導刊物。
像" Inside US Trade"就是這麼一分刊物,那是一分只有五頁的"新聞信",以粉紅的打字紙雙面印刷,逐條列出一些重要經貿消息,短短數行,卻都是內幕消息,刊物每週發行一次,對跑經貿新聞的記者非常有用,問題是中央社訂不起,但聯經報系和中國時報卻替劉其筠、冉亮訂了那分參考資料,使我在新聞競爭上更感吃力。這分粉紅刊物的每年訂費約為500美元,訂閱 Federal Services的部分文稿也要六、七百美元一年。
美國官員一般很少接受記者邀宴,但混久了,建立了相當交情,跟朋友一 同吃一頓午飯,他們也不一定會拒絕,而在那樣的午餐中,有時也可能獲得一些新聞線索,只要多花時間和精神,窮追不捨,有時也可能挖到一條大獨家。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