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技中心毒理試驗室成立衍生公司始末

(本報特別報導)在1980年代,傳統藥物的研發、生產至行銷一連串的價值鏈,全部都由大型藥廠自行執行。但1980年代後期,在激烈產業競爭下,藥廠開始將部份研發、生產及行銷計畫委外,成立了許多CRO (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公司,其中成長最快速的CRO就屬臨床及臨床前試驗此二領域,其中臨床前CRO產業年成長率可達20%之高。

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接受經濟部委託執行「藥品工業發展五年計畫」、「藥品工業產品及技術發展五年計畫」及「醫藥產品臨床前技術開發四年計畫」,建構出全台灣唯一獲得美國AAALAC認證之臨床前毒理試驗室,在毒理測試方面,也通過中華民國實驗室認證體系(CNLA)的十四項生物領域認證,軟、硬體方面皆達國際水準。

為配合政府政策,建立國內生技產業,並掌握臨床前CRO產業成長時機,生技中心經過仔細評估規劃,始推動將毒理實驗室成立為國際級的衍生公司計畫,此構想經與經濟部多次討論,並經技術移轉委員會、產學研委員會專家充分討論,各專家皆認為,基於下述理由,毒理試驗室應成立為獨立之衍生公司:

經濟部科專成果,過去皆於其技術成熟後,即規劃成立衍生公司,在各領域皆已開花結果,尤其在IC/IT產業,成果豐碩。
臨床前毒理部分,目前已有國內產業開始踏入此一領域,如綠色四季公司,生技中心之毒理試驗室如仍留守中心之內,接受國家資源之補助,將會造成與民爭利的不公平性競爭,不利於生技產業的發展。
國際化為國內產業之目標,生技中心除毒理試驗室外,亦擁有藥物研發團隊,如毒理試驗室續留在生技中心,則國際製藥業基於顧慮業務之保密性,必定不願意委託生技中心來執行臨床前毒理測試,以致生技中心毒理測試之營運終將局限於國內,也難有營運效益。
在專家提供意見後,於2004年10月29日該案提報生技中心董事會通過執行,並於2005年6月15日舉行公開募資說明會。為期與國際接軌,募資對象涵蓋國內外公司,並以能為未來衍生公司帶入專業技術、客源及國際級管理技術為優先。

募資至今,有四家國內外公司表示明顯的興趣,其中國內業者為進階及樂斯科,國外業者為BPI及BSL/Eurofin。樂斯科曾與DCB簽訂LOI,但因其日本市場生變,故取消。進階公司以及國外BPI及BSL二家,因其出價與當初經由國內勤業財務顧問有限公司之鑑價新台幣貳億伍仟萬元相差太遠,生技中心堅持不得賤賣國產,迄今亦未達共識。

生技中心與有意願的公司將續就價格之合理性作更進一步之協商。但不賤賣國產之基本原則,不論是過去還是未來,絕不會改變。觀今外界因生技中心曾投資BPI 50萬美金,基於維護國家財產之立場,甚怕生技中心會賤賣毒理試驗室與BPI,事實上,本案程序全程公開,未來遴選投資對象之委員會亦含外部國內知名專家委員,不可能有私相授受情事發生。

至於生技中心投資BPI一事,BPI為國際知名「美國史丹佛國際研究中心」(簡稱SRI)之衍生公司,SRI為非營利性組織,在高科技上享譽全球,為了與台灣合作,SRI曾以兩個藥物技術作價入股BPI,期以此兩個藥物與生技中心及工研院合作,完成新藥開發。

當初生技中心為配合政府政策,促成SRI在台灣成立研發中心,並期與國際接軌,帶動生技產業,故與工研院各出資美金 50萬元投資BPI,期達成策略性投資目的。此投資案經生技中心第七屆第四次董事會及監察人暨第四次常務董事聯席會議通過,並呈報經濟部核可,該會議主席為當時之董事長何壽川先生。

BPI投資案其lead Company 為中經合公司,當時中經合公司鑒於希望該募資案有國內具指標性之大企業投資,故於生技中心董事會通過投資案後,力邀永豐餘集團投資100萬美金,程序上未違反任何規定。

生技中心成立至今22年,一直為推動國內生技產業而努力,六年前衍生成立台灣尖端公司,在檢驗試劑方面,佔有一片領域。現今掌握臨床前CRO產業黃金時機,再推動毒理試驗室成立衍生公司,對推動國內產業,可謂費盡心力。不僅如此,生技中心經歷年努力,成果豐碩,將續有成熟之具競爭性技術,陸續成立衍生公司,為國內生技產業帶來無窮希望。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立委離婚,妻愛兩子

數學老師製作的謎語

立法院總務處長由周傑升任,引發一連串的人事異動(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