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特聘研究員陳瑞華榮獲「第九屆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
陳博士的實驗室成立至今已歷二十年, 獲獎時她謙虛地將此殊榮與實驗室團隊分享, 也感謝家人在科學研究路上的支持。身為成功的女科學家, 她認為科學研究無分性別, 女性在科學學術研究的表現亦能出類拔萃,不僅可與男性並駕齊驅, 甚或超越。她的實驗室曾培育出甚多優秀的年輕女科學家,像是20 12年第五屆孟粹珠獎學金得主袁維謙, 即是她的實驗室所訓練出的學生。
傑出獎:中央研究院生物化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陳瑞華
本屆「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得主陳瑞華博士, 投入生物研究已逾三十年。1991年她在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生化 系取得博士學位;1992年至1996年期間在美國加州大學舊金 山分校生長暨發育系進行博士後研究;其後返回台灣, 任教於台灣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前後共十年;2006年她轉入中 央研究院生物化學研究所迄今。陳博士擁有多項優異的研究成果, 領先全球,相關論文發表於國際頂尖的學術期刊, 不僅獲得國際學界的高度重視, 而且提升了台灣科學家在國際的聲望。 陳博士的重要研究成果摘列如下:
- 發現抑癌蛋白DAPK的抑癌新機制:學界過去認為DAPK的抑癌
作用主要為促進細胞凋亡,陳博士一系列的研究發現了DAPK抑癌 腫瘤轉移的數種新機制,且利用病人檢體得到印證。此外,也發現D APK與數個致癌與抑癌蛋白互相調控的訊息網路。 - 發現調控癌症轉移與抗藥性的新分子—KLHL20:
轉移與抗藥性為腫瘤兩大致命原因。陳博士發現KLHL20在細胞 中可促使兩個抑癌蛋白DAPK及PML進行泛素化降解。 藉由消除這兩個抑癌蛋白,KLHL20不但促進癌症惡化及轉移, 亦使癌細胞具化療及放療抗性。這些發現顯示KLHL20為治療癌 症的一個新穎標靶。 - 發現蛋白質非典型泛素化的生物功能:
學界對於非典型泛素化所知甚少,陳博士發現KLHL20對一種名 為Crn7蛋白所進行的泛素化,並不形成常見的"K48"或" K63"泛素鏈,而是形成一種新的"K33"泛素鏈, 且發現此泛素鏈形成後不會造成蛋白降解, 反而促進其與泛素結合蛋白結合後,在細胞內進行訊息傳遞功能。 此為泛素領域一項重大突破,甚受國際重視。 - 發現細胞自噬的終止機制:
由於細胞自噬有助於細胞產物在合成與降解間維持一種平衡狀態, 因此自噬的發生與終止都應受到嚴密調控, 然學界過去的研究多聚焦於自噬的發生, 對其終止之分子機制所知甚少。陳博士發現在自噬作用發生後,KL HL20的參與組成之泛素轉接酶,可將數個自噬起始因子如ULK 1、VPS34、BCN1等,進行泛素化而促使其降解, 進而終止自噬過程。此外若自噬過程無法及時終止, 將造成細胞產物過度耗損,進而走向細胞死亡及肌肉萎縮, 此項領先國際之新發現受到學界的高度重視。
陳博士有五篇論文發表於國際頂級期刊,如Nature Cell Biology、Cancer Cell、 Molecular Cell。更有多篇論文由於具有高度前瞻性與創新性, 在發表後被國際知名論文評論網站,如Faculty 1000 Biology、A-IMBN及頂尖期刊如Nature Rev Mol Cell Biol、Science STKE評選為重要突破、推薦或必讀文章。 陳博士亦曾多次受邀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如Cold Spring Harbor Conference、Cold Spring Harbor Asia Conference)、著名大學及研究機構(如Harvard University、 UCSF、NIH)發表演講, 並受邀擔任癌症領域數個國際期刊的編輯。
除了「傑出獎」之外,另頒發兩名「新秀獎」,
新秀獎:國立清華大學分子與細胞生物研究所王慧菁副教授
王慧菁副教授早期在病毒蛋白致癌機制的研究表現優異。
臨床價值,對於未來開發新的癌症治療藥物提供了一個新的方向。
新秀獎: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系張玉玲助理教授
張玉玲助理教授為國內少數曾接受一系列完整臨床訓練之認知神經科
孟粹珠獎學金:清華大學生物科技研究所博士班七年級朱麗安
朱麗安同學成功地應用過去在大學時期就讀動力機械系所學,
打破傳統觀念藩籬 提升科學發展競爭力
據教育部103學年度統計,選擇就讀科學領域的男女比例, 在學士班及碩士班,女性人數僅為男性的二分之一。到了博士班, 女性人數就更減為男性的三分之一, 顯示女性選擇在科學領域深造仍屬少數。「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 就是希望能樹立典範,期勉新一代女性投入科學研究。 唯有兩性均衡參與科學研究,台灣的科學發展得以加速成長, 更具國際競爭力。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