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提琴詩人亞歷山大‧魯丁唯一獨奏會


此生一定要聽一次「如詩吟詠的巴哈無伴奏全本」
大提琴詩人亞歷山大‧魯丁唯一獨奏會
Alexander Rudin Cello Recital

「魯丁大師的飄然樂音如此神聖流暢,無論弦音輕重,始終維持嚴謹的音樂之美,如詩般令人神往、久久不散。」-斯圖加特論壇報

沈寂2個世紀、發光百年的大提琴聖經:「巴哈大提琴無伴奏組曲」
(數位網路報台北報導)大提琴大師卡薩爾斯13歲時,無意間在舊書攤發現一份被忽略了近170年的舊樂譜、鑽研十餘年後,終於在它被寫成的近兩百年後正式公開演出這份樂譜並錄製成錄音作品,從當時起直到21世紀的今天,如同鋼琴家一定要將蕭邦27首練習曲練至爐火純青、小提琴家想要征服帕格尼尼24首隨想曲一般,「巴哈大提琴無伴奏組曲」始終是音樂家和樂迷們奉為「大提琴聖經」的一套樂譜,它卻也如同葵花寶典一般,成功地駕馭它能夠成就一個大提琴家的真功夫,無法演奏得動人卻也足夠毀掉大提琴演奏者的信心,在以「炫技」為潮流的當今樂壇,許多樂迷熱衷於討論「技巧」與「音樂性」在音樂家演奏時,兩者互相之間是拉扯還是相輔相成,然而「巴哈大提琴無伴奏組曲」正是那首「少一點音樂性不夠、多一些技巧又太矯情」的那一套完美樂章。

亞歷山大‧魯丁「如詩般的巴哈大提琴無伴奏全集」 此生值得聽一次的動人演出
過去許多偉大的大提琴大師都演奏、錄製過「巴哈無大提琴伴奏組曲」,它也是近代許多知名的音樂家音樂會上不難見到的曲目,每位演奏家都有自己的詮釋方式和演奏法,在「大提琴詩人」音樂家亞歷山大.魯丁演奏的「巴哈無大提琴伴奏組曲」樂聲中,一種輕盈油然而生,彷若來自天上的樂音向聽者流動,沒有一個壓弦演奏得過於用力、也沒有一次拉弓顯得太過刻意,沒有一丁點焦躁、壓迫或突兀,卻聽得見樂聲中的深刻與緩緩道來,流暢得讓人全然體會「大提琴是最接近人聲的一種樂器,聆聽他就像聆聽你的情人在對你訴說一般動人」,那樣觸動人心。

動人的音符來自深切的傳達  忠於藝術本質的演奏直指人心
魯丁1960年出生於莫斯科,為當代少數集大提琴家、指揮家、鋼琴家於一身的音樂家,亦為當今俄系大提琴音樂詮釋的領軍人物之一,曾任莫斯科藝術節召集人,自1988年以來擔任音樂萬歲合奏團Musica Viva Orchestra音樂總監,現任莫斯科音樂學院教授 ,並常於世界各地舉辦大師班。魯丁演奏風格內斂嚴謹、深刻動人,為樂壇公認深具人文素養、博學多聞之音樂家,善於運用詩人般敏銳的音樂觸角表達人類心底深處的情感,演奏風格獨特自然而引人入勝,嚴謹而忠於藝術本質的演奏深具個人風格,而其獨具穿透力且直指人心的演奏的總能在第一個音符落下時便深深打動聽者。

魯丁深受古典時期音樂真實而細膩的表現方式吸引,相信真正的音樂藝術需基於細心和敏感的本質,他師法傳統音樂大師,將個人細膩情感融入音樂詮釋每一段樂句,忠於音樂展現技巧,不做華而不實的誇飾,在現今樂壇一片「炫技」潮流中,如此內斂踏實、樂風沈穩,音樂造詣全面而豐富的音樂家實為稀有難得。一向以浪漫詩人情懷來詮釋古今不同時期的音樂作品,魯丁的大提琴演奏總是能深深打動觀眾並引起熱烈回響;即使演奏古典時期泰勒曼(Telemann)、現代作曲家辛德密特(Hindemith)和史尼特克(Schnittke)的音樂仍與浪漫時期作品同樣深刻細膩,魯丁總能準確詮釋音樂中深刻之美,以如詩般的樂音打動人心。


音樂會訊息
善果藝術2016嚴選「星之典藏」系列音樂會
「星獨奏」系列一「巴哈大提琴聖經」音樂詩人亞歷山大‧魯丁大提琴獨奏會
2016424日(六)19:30 國家音樂廳

G大調第一號大提琴無伴奏組曲,作品1007
d
小調第二號大提琴無伴奏組曲,作品1008
C
大調第三號大提琴無伴奏組曲,作品1009
E大調第四號大提琴無伴奏組曲,作品1010
c
小調第五號大提琴無伴奏組曲,作品1011
D
大調第六號大提琴無伴奏組曲,作品1012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立委離婚,妻愛兩子

數學老師製作的謎語

立法院總務處長由周傑升任,引發一連串的人事異動(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