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客家新聞獎:兼具創新、反思、批判 20組驚豔作品出線

(本報訊)第五屆客家新聞獎頒獎典禮昨(28)日圓滿落幕,計20組不同風貌的客家故事脫穎而出,獲得殊榮。評審委員會指出,客家新聞獎逐年修正獎勵項目、金額,也吸引大量年輕人投入,為客家文化發聲,作品兼具社會關懷與創新批判,對公民社會的進步影響甚鉅,更從多元面向檢視客家文化、傳統及形象。

客委會主委黃玉振在典禮致詞時表示,上任三年多來,看到客家新聞獎穩定地求進步,在評審的建議與每屆辦理的經驗中不斷成長,黃主委也特別為客家請命,希望大家給予客家平等的對待。他說:「台灣有587萬客家人,但幾乎無法從媒體上看見客家。」語言、文化、事務,甚至是客家人長期被忽視,因此黃主委也希望,透過媒體報導,能推廣客家,讓各族群相互欣賞、彼此支持。黃主委認為客家事務要有年輕人參與,才有希望;也期盼能傳承這份使命感,讓客家新聞獎成為台灣的重要獎項,讓大眾能更親近客家。

評審委員會總召集人、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院長江明修說,第五屆客家新聞獎評審委員會秉持著獨立、客觀、公正的自我期許,遴選出兼具現代性、批判性及創新性的客家新聞作品,他信心十足地說,客家新聞獎得獎作品對台灣社會進步的影響是有目共睹的。

今年參賽作品報導媒材更趨廣泛,民眾可以從日常生活隨時隨地接觸客家、認識客家。報導內容則以民俗風采、人物撰述及文創產業等面向為主,首度開辦的專業組廣播類「非客語新聞採訪報導獎」及電視類「非客語新聞採訪報導獎」參與媒體多為商業廣電媒體,相較於過去入圍作品多為公廣集團作品,顯見客家新聞獎已逐漸走出語言的限制,並超越商業藩籬,更多聚焦於客家文化及客家精神的優秀報導得以一展長才。

專業組平面類新聞採訪報導獎第一名,由《經濟日報》林政鋒等五人蟬連寶座;新聞攝影獎則由去年奪下第二名,誓言將努力追回首獎獎座的《商業周刊》呂恩賜如願以償。專業組廣播類客語新聞採訪報導獎《教育廣播電台彰化分臺》劉文珍、黃麗如懷著興奮心情抱回第二座首獎獎座,非客語新聞採訪報導獎則由《正聲廣播電台》包辦前兩名。學生組影音媒體類由馬來西亞的客家人、世新大學彭素芬奪冠,激動得不能自己,落下喜悅的眼淚。專業組平面類新聞評論獎及網路公民新聞獎報名件數較少,首獎皆從缺,評審團強調,此決定是為維護客家新聞獎得獎作品品質,也因此成為本屆遺珠。

專業組得獎名單如下:

平面類「新聞採訪報導獎」─首獎:林政峰等5人《「創意客庄」系列報導》(經濟日報);第二名:徐彩雲、黎振君《「好客丰采」系列專題報導》(新活水雜誌)。

「新聞攝影獎」─首獎:呂恩賜《遇見潮客》(商業周刊);第二名:葉毓紋《好柿來了》(TO’GO泛遊誌);
「新聞評論獎」─首獎從缺;第二名:古國順等9人《搶救客家 傳承與領航─客家新聞評論系列》(客家雜誌);

「地方新聞報導獎」─首獎:何來美等8人《客家身影:客家典範人物系列專訪》(聯合報);第二名:黃彥瑜《逐夢客庄 外國人哈客家文化》(中央社)。

廣播類「客語新聞採訪報導獎」─首獎:劉文珍、黃麗如《客鄕.台灣—來自印尼的客家華僑》(教育廣播電台彰化台);第二名:劉玉嬌、黃子堯《「典藏台灣文學作家系列─文學的客家」系列》(中央廣播電台)。
「非客語新聞採訪報導獎」─首獎:林宗慶《樂來樂客家─客家音樂的傳承與發展》(正聲廣播公司台北調頻台);第二名:梁明達《找尋雲林「好」客的生命力》(正聲廣播公司雲林台)。

電視類「客語新聞採訪報導獎」─首獎:洪炎山、陳君明《璞玉,誰的玉?》(客家電視台);第二名:向盛言《他山之石─前進愛爾蘭》(客家電視台)。

「非客語新聞採訪報導獎」─首獎:羅盛達、張筱瑩、陳昆龍《狀告城隍爺》(公共電視台);第二名:徐敏華、左燕輝《台「客」快樂頌》(八大電視台)。
第五屆客家新聞獎學生組得獎名單如下:

「文字媒體類新聞採訪報導獎」─首獎:林怡君《後山蔗葉風華 蔗工的厝再現》(南華大學);第二名:劉怡彣《從養馬場到新桃源─花蓮南華村的客家移民故事》(慈濟大學)。

「影音媒體類新聞採訪報導獎」─首獎:彭素芬《不信客聲喚不回(客不容緩系列報導)》(世新大學);第二名:許儷齡《愛客家從生態出發─關心台北市客家生態文化主題公園》(世新大學)。

第五屆客家新聞獎「網路公民新聞獎」得獎名單如下─首獎從缺;第二名:林章展、賴興俊、黃俊淵《寧賣祖宗田 勿忘祖宗言─忠勇伯的客語復興夢》(I’m TV)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立委離婚,妻愛兩子

數學老師製作的謎語

立法院總務處長由周傑升任,引發一連串的人事異動(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