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日、聯晚表現較佳 蘋果日報敬陪末座

(台北訊)財團法人新聞公害防治基金會(簡稱「新防會」)今天發表第11次報告,指出《台灣日報》與《聯合晚報》是六、七兩個月份新聞處理表現較佳之報紙,《自由時報》也不錯。
新防會的報告同時指出,以六、七月的內容來看,最近在閱報率調查領先的《蘋果日報》,表現最差;主要原因在於消息來源的使用以及負不負媒介責任的部分,前者多使用匿名消息來源,後者則是省略記者名字,僅以「政治中心」、「台北報導」等字眼替代。就國內各大報之新聞專業表現來看,最常出現之問題即「檢不檢具消息來源」與「新聞編寫精不精練」。
本次新防會的報告計觀察《自由時報》、《聯合報》、《中國時報》、《台灣日報》、《蘋果日報》、《聯合晚報》、《中時晚報》等七報。觀察主題分別是「王育誠腳尾飯造假事件」與「2005年國民黨黨主席選舉之爭」;前者各報表現可見表一,後者各報表現則可見表二。
新防會執行長盧世祥指出,就檢不檢具消息來源的新聞處理方式而言,明示消息來源為一通則,不具名消息來源則屬例外,特別是揭發性的新聞,除非處於類似美國「水門案」的「深喉嚨」,並且查証屬實,方宜做不具名之處理。倘若濫用匿名消息來源,講話的人既不負責,記者若未確實查証,,新聞媒體即易為有心人士利用,成為傳話工具。實務上,記者若欲使用匿名消息來源,應向編輯或主管說明來源,經其同意之後方得報導。英國BBC即曾因記者未經主管同意,報導之後引起風波,去年初經Hutton法官調查,報告中指此舉違反專業,導致董事長及總經理去職。
盧世祥也以今年5月間《新聞週刊》(Newsweek)錯誤報導美國軍方褻瀆回教聖典可蘭經事件為例,不但當事的雜誌道歉,撤回報導,美國新聞界亦正就未具名消息來源的新聞處理進行檢討。《新聞週刊》規定,今後報導中若未明示消息來源,須經總編輯同意。而全美第一大報《今日美國》(USA Today)去年發生記者杜撰新聞事件,導致總編輯換人之後,新人加強對未明示消息來源新聞之把關,結果今年以來該報僅出現63次未具名消息來源之報導,亦即每星期不超過3次。全國電視網NBC同樣加強類似內規,強調不願受不具名來源利用而攻訐他人。
盧世祥提到在報導中使用「」號,通常有三個意義,第一是記者夾敘夾議;第二是強調某些用辭;第三則是保留完整談話內容」。「」內的文字若為當事人所說,問題不大;但如係記者杜撰,則屬不妥。台灣的中文報紙不流行用「」(quote),英文報紙則強調此一要件,俾當事人的講話原意得以忠實而清楚表達,亦使報導較為生動,有如廣電媒報導之sound bite。台灣平面媒體應鼓勵這種做法,減少記者自己夾敘夾議之「」號。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立委離婚,妻愛兩子

數學老師製作的謎語

立法院總務處長由周傑升任,引發一連串的人事異動(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