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當今藝術文化的蓬勃與豐美:「台灣藝術經典大系」問世
(本報特稿)2006年5月,由文化總會策劃、藝術家出版社執行的「台灣藝術經典大系」套書已完工問世,隆重出版。這套書承續了陳郁秀在「文建會」任主委期間,雙方合作製作「台灣當代美術大系」與「台灣現代美術大系」的嚴謹與審慎,而以更為開放的態度介入當代藝術的分類,在台灣近百年歷史的陳述主軸下,拆解傳統與現代、菁英與通俗、學術與應用的既存文化界線,代之以更切合現代意識的視角,綜覽當今縱橫應用藝術領域及書法、篆刻等純藝術界,引領風潮的藝術人物,統整集結台灣藝術的資源,彰顯台灣視覺藝術的價值與意義,同時重視珍貴藝術文化資產的紀錄與保存。
與「台灣當代美術大系」與「台灣現代美術大系」相較,在宏觀的角度上,「台灣藝術經典大系」的回顧與整理,特別呈現出台灣由承襲至創新的文化進路,它緊扣著台灣自民國以來的經濟發展,更牽連出經過日治時期、國民政府、西化與本土之爭,乃至面臨全球化衝擊的島嶼歷史。透過在各產業中的應用藝術演變,我們可循線辦識台灣政治、經濟與文化混雜多變的源頭。「台灣藝術經典大系」載錄下了這段歷史,而其目的不在於找出最終稱勝的文化元素,而是藉由隱蔽在各產業裡的藝術珠玉,追溯出深植於台灣藝術文化的多樣性根源,進而為「品牌台灣」開拓更寬廣的出路。文化總會祕書長陳郁秀指出:「文化總會在國人正傾力於建立台灣文化自信的當下,整理出版有關此一主題的「台灣藝術經典大系」,實在有深長的意義與價值,……使台灣藝術文化能夠建立更全面而完整的視野,同時累積國家藝術文化的資產。」
「台灣藝術經典大系」共有二十四冊,依照藝術類別劃分為:視覺傳達、工藝設計、建築藝術、民間藝術、書法藝術、篆刻藝術等七卷,各卷作者皆為該領域的知名學者、藝術家或專業工作者。在書法藝術卷中,杜忠誥/盧廷清、陳欽忠、李蕭錕、黃智揚與林進忠等六位當代書家與學者綜觀整理了從國民政府來台以來的四十九位書家;篆刻藝術卷的三位作者黃寶萍、陳宏勉與林文彥,則梳理了共二十九位在台灣篆刻藝術上舉足輕重的篆刻家;在插畫藝術卷中,陳永賢、曹俊彥/曹泰容與翁清賢/劉敏敏分別由插畫、圖畫書和寫實插畫三個面向探索插畫領域,共訪問了二十八位當代插畫藝術家;視覺傳達藝術卷涵括視覺設計、平面廣告、廣告影像與企業形象包裝四個範疇,由林磐聳、何清輝、黃蕙清/王行恭和龍冬陽等各範疇的學者與工作者,為四十位視覺傳達領域的創意人留下紀錄;工藝設計藝術卷分為纖維藝術、玻璃藝術與藝術陶瓷產業三類,由陳景林、陳奕愷和劉鎮洲三位身兼創作與教學角色的作者,介紹共三十五位表現傑出的當代工藝設計家;建築藝術卷則在黃健敏、吳介禎、賴素鈴與劉瑞如等長期關注建築藝術的文化工作者筆下,呈現出台灣不同世代共四十六位建築家的傳承與交替;而民間藝術卷即以生活和文化兩個層面探討民間藝術二十四家的藝術風格,由宗教民藝學者林保堯和文化工作者趙淑芬負責執筆。
「台灣藝術經典大系」每冊均為一百六十頁,內容分為三章:首章「序論」概述各應用藝術領域的沿革與演變,為藝術家的個別介紹提供基礎脈絡;次章「藝術家論」以第一手的訪談資料與史料彙整為素材,次第描述約八至十二位藝術家的生平、藝術特點及代表作品,並以近十五張代表作品圖版具體展現每位藝術家的作品風貌;末章「結論」則總結藝術家的時代意義與地位,同時為各應用藝術領域描畫可能的未來面貌。每冊前後均附有中英文摘要與索引,以提供讀者參照。
在廿一世紀的開端,「台灣藝術經典大系」的出版對台灣的藝術文化傳承具有指標意義:做為一種紀錄,它特別關注與島嶼的政治、經濟與社會脈動緊密相連的藝術文化發展;做為一種「非正統」的分類重整,它前所未有地「經典化」了台灣百年來生於斯、長於斯的藝術文化創意,使這些非主流的經典成為本土藝術文化之獨特性的新解,進而成為當今台灣藝術文化認同的依據。透過經緯分明的敘述,它對創造文化認同的努力顯現在兩方面:對一般讀者而言,它描畫出台灣現代藝術與產業結合的整體面貌;對理論研究而言,它則提供了可供攀爬的學術繩索。「台灣藝術經典大系」期望以這兩方面的努力,凝聚每一個居住於這塊土地上的人們,使台灣藝術文化的蓬勃與豐美得以綿延另一個百年。
與「台灣當代美術大系」與「台灣現代美術大系」相較,在宏觀的角度上,「台灣藝術經典大系」的回顧與整理,特別呈現出台灣由承襲至創新的文化進路,它緊扣著台灣自民國以來的經濟發展,更牽連出經過日治時期、國民政府、西化與本土之爭,乃至面臨全球化衝擊的島嶼歷史。透過在各產業中的應用藝術演變,我們可循線辦識台灣政治、經濟與文化混雜多變的源頭。「台灣藝術經典大系」載錄下了這段歷史,而其目的不在於找出最終稱勝的文化元素,而是藉由隱蔽在各產業裡的藝術珠玉,追溯出深植於台灣藝術文化的多樣性根源,進而為「品牌台灣」開拓更寬廣的出路。文化總會祕書長陳郁秀指出:「文化總會在國人正傾力於建立台灣文化自信的當下,整理出版有關此一主題的「台灣藝術經典大系」,實在有深長的意義與價值,……使台灣藝術文化能夠建立更全面而完整的視野,同時累積國家藝術文化的資產。」
「台灣藝術經典大系」共有二十四冊,依照藝術類別劃分為:視覺傳達、工藝設計、建築藝術、民間藝術、書法藝術、篆刻藝術等七卷,各卷作者皆為該領域的知名學者、藝術家或專業工作者。在書法藝術卷中,杜忠誥/盧廷清、陳欽忠、李蕭錕、黃智揚與林進忠等六位當代書家與學者綜觀整理了從國民政府來台以來的四十九位書家;篆刻藝術卷的三位作者黃寶萍、陳宏勉與林文彥,則梳理了共二十九位在台灣篆刻藝術上舉足輕重的篆刻家;在插畫藝術卷中,陳永賢、曹俊彥/曹泰容與翁清賢/劉敏敏分別由插畫、圖畫書和寫實插畫三個面向探索插畫領域,共訪問了二十八位當代插畫藝術家;視覺傳達藝術卷涵括視覺設計、平面廣告、廣告影像與企業形象包裝四個範疇,由林磐聳、何清輝、黃蕙清/王行恭和龍冬陽等各範疇的學者與工作者,為四十位視覺傳達領域的創意人留下紀錄;工藝設計藝術卷分為纖維藝術、玻璃藝術與藝術陶瓷產業三類,由陳景林、陳奕愷和劉鎮洲三位身兼創作與教學角色的作者,介紹共三十五位表現傑出的當代工藝設計家;建築藝術卷則在黃健敏、吳介禎、賴素鈴與劉瑞如等長期關注建築藝術的文化工作者筆下,呈現出台灣不同世代共四十六位建築家的傳承與交替;而民間藝術卷即以生活和文化兩個層面探討民間藝術二十四家的藝術風格,由宗教民藝學者林保堯和文化工作者趙淑芬負責執筆。
「台灣藝術經典大系」每冊均為一百六十頁,內容分為三章:首章「序論」概述各應用藝術領域的沿革與演變,為藝術家的個別介紹提供基礎脈絡;次章「藝術家論」以第一手的訪談資料與史料彙整為素材,次第描述約八至十二位藝術家的生平、藝術特點及代表作品,並以近十五張代表作品圖版具體展現每位藝術家的作品風貌;末章「結論」則總結藝術家的時代意義與地位,同時為各應用藝術領域描畫可能的未來面貌。每冊前後均附有中英文摘要與索引,以提供讀者參照。
在廿一世紀的開端,「台灣藝術經典大系」的出版對台灣的藝術文化傳承具有指標意義:做為一種紀錄,它特別關注與島嶼的政治、經濟與社會脈動緊密相連的藝術文化發展;做為一種「非正統」的分類重整,它前所未有地「經典化」了台灣百年來生於斯、長於斯的藝術文化創意,使這些非主流的經典成為本土藝術文化之獨特性的新解,進而成為當今台灣藝術文化認同的依據。透過經緯分明的敘述,它對創造文化認同的努力顯現在兩方面:對一般讀者而言,它描畫出台灣現代藝術與產業結合的整體面貌;對理論研究而言,它則提供了可供攀爬的學術繩索。「台灣藝術經典大系」期望以這兩方面的努力,凝聚每一個居住於這塊土地上的人們,使台灣藝術文化的蓬勃與豐美得以綿延另一個百年。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