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素養調查:國家認同感最佳、判斷假消息最差

 【數位網路報記者陳漢墀11/14台北報導】


                      圖:郭生玉教授深入解析民調詞的各項設計與用心!(記者陳漢墀攝影)

黃昆輝基金會今天公布民調指出,受訪民眾認為國人在「具有國家認同感」公民素養指標表現最佳,「關心社會公共議題」表現最差,在分辨資訊真偽、不傳播假消息的表現不及格。

基金會綜整文獻共歸納出八大項、32細項公民素養指標,八大項公民素養指標分別為:「關心社會公共議題」、「表現人文關懷」、「落實民主法治精神」、「具有國家認同感」、「珍惜生態環境」、「展現生活美感」、「表現團體合作精神」及「具備科學素養」。

本調查是在9月23日至11月2日針對18歲以上民眾進行網路抽樣問卷調查,有效樣本數1848份。

基金會調查顯示,受訪者認為國人在「具有國家認同感」指標上表現最佳,最差的是「關心社會公共議題」;受訪者認為國人在8項指標的「表現水準」,明顯低於民眾認知的「重要程度」,兩者落差越大,代表這些素養更需加強提升,落差最小者為「具有國家認同感」,落差最大者為「關心社會公共議題」

調查顯示,公民素養細項中,「分辨資訊真偽,不散播假消息」(52.38)及「根據客觀證據做判斷」(59.00)兩項表現水準都不及格,且與重要性評分落差最大,顯為學校與社會教育中需大力提升者。

基金會董事長黃昆輝認為,我們雖擁有民主政治體制,享有自由社會生活,若以我們目前的政治運作和國民的行為表現來檢視,實在普遍缺乏民主素養與法治精神,尤其政黨惡鬥、國會亂象頻傳,社會也充斥違法亂紀事件。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們在推動民主改革時,未能同步培育國人的公民素養。這是我們應該虛心檢討改進的一大課題。

師大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系教授李琪明(記者陳漢墀攝影)建議,公民素養在教育方面須兼顧認知、情意與行動三個層面,認知層面,要具有深度與廣度的知識與多元視野、高層次的思考批判;情意層面,與人理性溝通、換位思考與同情理解他人處境;行動層面,秉持正義與關懷的原則、主動積極且有勇氣地社會參與活動等。此外,由於查調查同時蒐集生理性別、年齡層與最高學歷等三個含背景變項,日後可將其結果交叉比較,進一步了解不同性別、年不同性別、年齡世代與學歷填答者是否有所差異。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立委離婚,妻愛兩子

數學老師製作的謎語

立法院總務處長由周傑升任,引發一連串的人事異動(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