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社造大會 擘劃明日願景

【數位網路報記者陳漢墀12/1報導】
圖:文化部11/30舉行全國社造大會

社造是公共參與 民主治理 永不止息的社會運動

社區營造在臺灣推動即將邁向第三個10年,面對當代全球化、高齡化、極端氣候等議題的挑戰下,為了在過往引以為社會前進,「由下而上、公民參與、社區自主」的社區營造基礎上,提出未來的發展策略,以及展望下一階段的社造願景,文化部首次辦理全國性的社區營造會議,今(30日起一連兩天在公務人力發展學院舉辦,陳建仁副總統及文化部長鄭麗君親臨與會,近400位關心臺灣社區營造發展的公民共同參與,希望建立起民間及政府對話的平台,凝聚下一階段社區營造目標及社區營造政策白皮書。

陳建仁副總統指出,全球化浪潮下任何國家政府都不是萬能的,應透過政府、企業、民間夥伴三方對等的關係,讓市場、政府、公民社會得到好的發展,建立自由民主、公平開放、公平正義的永續發展國家。過去二十多年來,臺灣經由社造成就許多共同的生命故事,也藉由這些實踐,詮釋臺灣社會力量的多元演變,透過社造大家不僅開展自己的潛力,實踐自己的夢想,增進彼此的和諧,更靈活運用在地資源,開展令人刮目相看的經濟、文化、觀光、休閒等產業。陳副總統特別感謝來自全國各地社造的推動夥伴長時間的耕耘,讓臺灣人民新故鄉的夢想一步步實踐,政府跨部會將持續就法規、行政面向協力落實推動,支持民間長期推動社造所凝聚的這股社區意識,帶動臺灣競爭力,讓臺灣在世界舞臺發光發熱。

文化部長鄭麗君表示,社區營造是一個民主社會基本的原型,臺灣社造的開展,在臺灣社會創造一股由下而上的公民參與力量,改變了社區,也促進社會的進步。社造的主詞不是政府而是公民,是一場從生活的所在出發的社會改造運動,近年來臺灣社造從社區、社群,從行動到審議,不斷深化公民參與模式,也發展如性別、世代、族群、新移民、移工等多元平權議題,這一股二十多年來展現由下而上公民參與的力量,彰顯臺灣珍貴的在地生命力,以及作為亞洲自由民主國家最珍貴的民主活力。臺灣當前社會面臨包含人口、產業結構變化、數位轉型、氣候變遷、全球化課題等挑戰,希望藉由此次全國社區營造會議,打造一個對話平台,讓社造的夥伴可以分享、討論與激盪、凝聚意見,進而找出方法、創造願景。文化部亦期待與跨部會共同努力及合作,建立有利於社區營造的公共治理模式、支持體系,與民間共同展望下一個社造十年的目標。

開幕式後由四大議題召集人,公共治理的曾旭正、世代前進的王本壯、多元平權的夏曉鵑、社會共創的林奠鴻,分別就分區論壇議題進行成果報告,下午由各組議題召集人帶領四大議題進行分組討論。晚間則邀請「泰國Local Alike社會企業」分享「組織如何與社區合作打造最接地氣的遊程」,並由屏東科技大學教授陳美惠及臺東縣鹿野仙人掌鄉土工作室廖中勳,分享國內社區推動生態旅遊的經驗,透過國內外案例的分享與對話,打開與會者的國際視野,激發想像,創造國內外團體共學的場域,引動後續社造推動經驗的國際對話。

文化部指出,這是臺灣首次辦理全國性的社區營造會議,也是第一次先以全國分區的方式蒐集意見,希望藉此喚起公民力量,最終形成以社會改造為目標的新運動。文化部已於8月至11月間透過舉辦16個民間社造行動論壇、各縣市政府的社造論壇,以及12場全國北中南東及離島分區論壇、預備會議,進行議題討論與意見蒐集,於1130日至121日辦理全國社區營造會議,進行議題討論確認並規劃行動方案。

本次社區營造全國會議除打造共同平台展望下一階段社造願景外,亦期待藉由社會的討論,協助中央各部會及地方政府重新建構公共治理的思維,因此,第二天的論壇,特別邀請教育部主任秘書朱楠賢、內政部次長邱昌嶽、衛福部次長蘇麗瓊、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原民會副主委鍾興華、客委會副主委楊長鎮、彰化縣埔心鄉公所鄉長張乘瑜、新港文教基金會陳錦煌醫師、甘樂文創執行長林峻丞等共同與會,希望透過中央各部會、地方政府和民間的對話,共同形塑有利於社區生命力發展的社區營造。會議的總結,則由各議題召集人針對大會討論結果提出綜合報告,文化部長鄭麗君將針對明日社造政策擘畫的方向及民間的期待,提出政策回應與說明。文化部期待透過二天的討論,共同為臺灣社造寫下歷史性的一頁。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立委離婚,妻愛兩子

數學老師製作的謎語

立法院總務處長由周傑升任,引發一連串的人事異動(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