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綜合所60年
【數位網路報記者陳漢墀12/3報導】
圖:
圖:
左1
|
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 李貴琪所長
|
左2
|
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 林義夫前董事長
|
左3
|
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 葉義雄副董事長
|
左4
|
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 黃耀堂前董事長
|
左5
|
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 施顏祥前董事長
|
左6
|
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 汪雅康前董事長
|
深耕衣甲子,科技織未來
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以下簡稱紡織綜合所)於今(108)年屆滿60週年,一直以來秉持法人成立的宗旨,配合政府政策以及協助國內紡織產業發展與升級轉型,使紡織業在台灣經濟發展歷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紡織綜合所將以「深耕衣甲子 科技織未來」為主軸,於12月3-5日舉辦為期三天活動,以慶祝本所成立一甲子。
12月3日(二)上午10:00將假本所土城場區(新北市土城區承天路6號)舉辦60週年慶主慶典,由紡織綜合所沈榮津董事長揭開序幕以及新北市政府吳明機副市長與儒鴻洪鎮海董事長等二位蒞臨致詞,也邀請紡織綜合所歷任董事長與國內產官學研等百餘位貴賓共同慶賀。除外,李貴琪所長將以「紡織回顧與展望」為題發表演講,以分享台灣紡織發展歷程及未來展望;12月3日下午至5日分別於土城和斗六場區針對「機能性紡織品」、「產業用紡織品」「智慧織造」、「智慧與新機能性紡織品的發展及應用評估」、「染整智機化」等五大議題舉辦共計18場次專題演講,以分享本所技術研發成果,期能讓國內紡織業者掌握產業發展趨勢。
此外,本所將展示於今年(108年)10月榮獲美國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之DIFA高間距織物,該織物可乘載數千公斤以上,且能讓救生艇、水上平台、浮橋等輕易的被〝捲起來帶著走〞以及會呼吸的布土壤與記憶吸濕立體變形運動服等智慧機能紡織品。除外,也會展示無水染原液染色螢光纖維之環保永續紡織品,以及開發應用於運動(三鐵智慧衣)、醫療(肩頸復健智慧衣)與娛樂(epon智慧音樂服飾)等領域之智慧型紡織品與融合智慧製造、數位學習、創新應用於一身的紡織業智慧場域與遠距監控等多元化的紡織應用成果。
60年前為配合紡織品外銷政策,於1959年成立「台灣紡織品試驗中心」,以協助國內業者在紡織外銷品品質檢驗把關,也為紡織業創下第一桶的外匯。隨著人造纖維的發展、紡織品配額取消與區域貿易協定等因素,於1971年及2004年再次分別更名為「中國紡織工業研究中心」及「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發展至今已成為國內首要的紡織研究機構並扮演著技術供應者及問題解決者,提供從原料、製程、產品到設計、行銷與產業訊息和人才培育等一條龍全方位服務,以強化國內產業競爭力。近五年與國內業者的合作案超過1,400件及廠商數達680家,顯示紡織綜合所已為國內業者的最佳後盾及夥伴。未來,紡織綜合所將持續落實研發技術商品化,同時協助業者朝向數位化及導入AI、物聯網與大數據等技術,以強化紡織產業競爭力,打造台灣成為全球紡織技術的領先者。
60年前為配合紡織品外銷政策,於1959年成立「台灣紡織品試驗中心」,以協助國內業者在紡織外銷品品質檢驗把關,也為紡織業創下第一桶的外匯。隨著人造纖維的發展、紡織品配額取消與區域貿易協定等因素,於1971年及2004年再次分別更名為「中國紡織工業研究中心」及「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發展至今已成為國內首要的紡織研究機構並扮演著技術供應者及問題解決者,提供從原料、製程、產品到設計、行銷與產業訊息和人才培育等一條龍全方位服務,以強化國內產業競爭力。近五年與國內業者的合作案超過1,400件及廠商數達680家,顯示紡織綜合所已為國內業者的最佳後盾及夥伴。未來,紡織綜合所將持續落實研發技術商品化,同時協助業者朝向數位化及導入AI、物聯網與大數據等技術,以強化紡織產業競爭力,打造台灣成為全球紡織技術的領先者。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