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文資局以行動力展現國際修復水準


「古蹟醫生對症下藥 彩繪壁畫再現風華」

    (本報訊))臺灣古蹟與歷史建築中的彩繪與壁畫除了保護建築構件與裝飾的功能外,更發展成為民俗教化及生活藝術的殿堂,但因經常面臨香火與油煙污損,以及鹽害、黴害、白蟻蟲害,和人為不當修復等破壞,許多珍貴的大師級作品不是隨著建築整修翻新中逐漸消失,就是在歲月與環境侵蝕中殘破缺損,直到近年來,藉由文資法修法,才讓彩繪與壁畫的保存從建築本體中被獨立出來而受到應有的重視。文化部為了因應各地方政府保護文化資產的迫切需要,除了積極提供諮詢與技術協助外,必要時,往往還要親自投入搶救與修復的工作,希望藉著實務累積的技術與經驗,能逐步建立相關的規範,讓臺灣的文化資產保存邁入標準化時代並與國際同步接軌。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今年4月剛完成歷史建築高雄代天宮潘麗水巨幅山水壁畫的修復,而以長達3年時間「從古蹟現場到實驗室」所修復的已故人間國寶陳壽彝12扇彩繪門神作品,也即將運回安置於國定古蹟北港朝天宮原址,這些成果都是以行動力展現國際修復水準之具體實踐。

    文化資產局局長施國隆表示,臺灣自《文化資產保存法》實施以來,國內長期缺乏古蹟、歷史建築,以及古物與遺址等保存所迫切需要的科學研究與修復技術,造成保存工作始終無法真正落實,因而由所屬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扮演國內文化資產保存「醫療團隊」的角色,就臺灣海島型氣候及高溫多濕環境下文化資產所受到的破壞進行研究,開發修復所需要的材料與技術,並就不可移動或是面臨緊急需求的文化資產,實際以行動力積極協助各管理單位落實保存工作,相關成果除了陸續進行發表外,更屢獲國內外獎項與肯定,未來更期望藉由與國際合作的機會將專業技術輸出,用保存科學為臺灣打開面向世界的窗。

    施國隆指出,文化資產局的專業研究團隊每次需針對保存對象的不同,以「科學問診」的方式來「對症下藥」,之前所修復完成的高雄代天宮壁畫,主要克服的是壁畫「鹽害」的難題;而北港朝天宮凌虛殿與聚奎閣的門神彩繪,則是因為所處空間環境的差異而造成複雜的劣化問題,在修復過程中,研究團隊除了運用紫外線、X光螢光分析,以及傅立葉轉換紅外線光譜儀等科學儀器進行檢測與分析外,並經實驗後以最佳化學與物理方式完成清潔修復,及運用彈性材料進行缺損處之填補,最後進行全色修復和噴塗保護層工作,以本土科學的研發成果,謹慎地一一去除歲月在12扇門神上所堆積的油煙與污漬,讓彩繪神韻得以風華再現,並確保珍貴的文化資產能夠「延年益壽」,更希望所留下的修復全記錄,能為國內相關研究開創另一里程碑。

    本次會中除分享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長期以來在彩繪與壁畫保存的研究成果外,並播放修復影片;而修復過程所使用的部分檢測分析儀器如紅外線、紫外線攝影設備及數位顯微鏡等亦於現場展示及進行操作示範,讓媒體朋友們親自藉由「察觀色」來體驗古蹟醫生「妙手回春」的魅力。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也將於1026()在國定古蹟北港朝天宮舉辦「彩繪門神回娘家」活動,除了門神修復落成揭幕儀式外,並規劃了修復成果展與影片欣賞;歡迎各界共襄盛舉,共同見證這歷史性的一刻。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花旗証券徐恭穎,罰停業3個月

立委離婚,妻愛兩子

數學老師製作的謎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