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老將,醫界新兵
這幾年來,報社離退同仁到各行各業發展,至今有不少人皆有不錯的成就,以今年五月一日到秀傳竹山分院擔任公關主任的陳紹聖來說,就是在醫界找到新的出發點,而他也能時常與自己最愛的重機車為伴,可以到處御風而行。
陳紹聖是聯合報地方中心南投縣記者,在聯合報服務期間,最大的採訪工作就是採訪九二一震災新聞,當年在殘破的景像中跑新聞,可以說是把記者悲天憫人的用心,直接向讀者報告,陳紹聖努力的在新聞中呈現,來表達聯合報關切地方的用心。
這種關切,更表現在九二一過後,地方的復舊與爭取觀光事業,陳紹聖的個人觀察,率先報導出,竹山鎮大鞍里民通力合作,整修出往太極峽谷的步道,尤其是在太極峽谷上游的立秋寮溪興建一座國內唯一階梯式吊橋,地方命名為「梯子吊橋」。 這座全台首見的梯子吊橋,吊橋兩端落差20公尺,全長136公尺,共有208階,工程經費1700萬元,一次可容納30人通行,經報導後,梯子吊橋的知名度大高。
再來,一個廟埕僅四十坪的南投縣竹山鎮社寮里紫南宮,靠著出借發財金給信眾,每年吸引逾三百萬遊客,徹底改變商業風貌。
陳紹聖說,建廟320年的紫南宮,早年見信徒生活困難才想出發財金,每逢子弟讀書缺錢或外出做生意缺本錢,只要誠意祈求土地公,獲允許就可借600元周轉,來年再還錢。十五年前一名香腸攤販求取發財金到做生意賺大錢,傳奇故事不脛而走,求財人數一路成長。
離開聯合報前夕,陳紹聖更積極開拓新路線,他熱心的把農委會特生中心向外界推廣,這也是他寫科普文章的主要來由。去年他寫特生中心與中興大學調查發現,外觀酷似滿天星、被國際視為「毒草」的外來植物銀膠菊,在島內正快速蔓延,已威脅本土植物生態。
與地方的密切合作,也讓陳紹聖思考,如果有一天要從報社離退,他能做的是什麼事情,公益事業是他最想做的一件事。而他看著竹山秀傳醫院,從平蕪到現在成為竹山最大醫院的經過,最能瞭解秀傳在地方上的份量。 陳紹聖兄回憶起,竹山秀傳當初選擇在偏遠地區蓋醫院,是一群南投子弟兵抱著返鄉服務的熱忱來推動,所以創院的宗旨,清楚明定「視病猶親、醫病同心、偏遠鄉親安身心」,是一份期許與自我要求,更是一份神聖使命。
去年竹山秀傳醫院院長謝輝龍,在陳紹聖安排下,接受聯合報記者張家樂的專訪,謝院長就說:「八○年代,整個濁水線沒有一家中型醫院,秀傳醫療體系總裁黃明和希望在竹山鎮開設醫院,指定我返鄉當開路先鋒。從覓地、購地、施工興建,竹山秀傳醫院從無到有,我和幾位草創的同仁一起打拚,如今醫院已獲評為教學醫院,回首這段辛苦的過程,我覺得很有意義。」
謝院長還說,水里、集集到竹山、鹿谷,是衛生署列為第一級的醫療資源不足地區,只要有災害、意外,傷病患都要外送。就因地處偏僻,醫院經營困難,秀傳成為濁水線僅有的中型醫院。其中竹山秀傳更讓人江津津樂道的是「遠距醫療」,竹山秀傳在陳紹報導過的紫南宮回金下協助下,醫院和南開科技大學合作,在社寮里設置遠距醫療,對老人做生理監控和居家緊急照護。
竹山、鹿谷地區的老人,都享有裝設緊急扣機,只要按下按鈕,即可和醫院連線,獲得協助。在外的子女,按下密碼,也能掌握父母的健康。這是全台首家私立醫院,作社區遠距醫療。 陳紹聖更緊記,院長謝輝龍希望每位員工注意「無論身處何處,均要時時反問自己,我做到了嗎?我的一言一行,有讓鄉親感受到這一份出自內心的關懷嗎?」希望透過三主文化,主動關懷、主動學習、主動負責,落實全員公關的精神,隨時、隨處傾聽鄉親聲音,做出最快速的因應與改善。
畢竟陳紹聖在未離退聯合報前,就與秀傳人有極佳互動,所以五月到任後,很快就能融入秀傳體系,把秀傳想要表達對地方的關懷,在文字上呈現出來。 半年來,陳紹聖終於讓自己和心愛的重機車,在鄉間小路上行走無礙。他說過去,忙著廿四小時的採訪工作,根本無法停下來欣賞沿途風光,如今有機會緩下腳步,正視自己的周邊環境,也得感謝在聯合報所受的訓練,讓他可以輕鬆完成醫院交付使命。‧陳新生‧(轉載2009,12,31聯工月刊)
陳紹聖是聯合報地方中心南投縣記者,在聯合報服務期間,最大的採訪工作就是採訪九二一震災新聞,當年在殘破的景像中跑新聞,可以說是把記者悲天憫人的用心,直接向讀者報告,陳紹聖努力的在新聞中呈現,來表達聯合報關切地方的用心。
這種關切,更表現在九二一過後,地方的復舊與爭取觀光事業,陳紹聖的個人觀察,率先報導出,竹山鎮大鞍里民通力合作,整修出往太極峽谷的步道,尤其是在太極峽谷上游的立秋寮溪興建一座國內唯一階梯式吊橋,地方命名為「梯子吊橋」。 這座全台首見的梯子吊橋,吊橋兩端落差20公尺,全長136公尺,共有208階,工程經費1700萬元,一次可容納30人通行,經報導後,梯子吊橋的知名度大高。
再來,一個廟埕僅四十坪的南投縣竹山鎮社寮里紫南宮,靠著出借發財金給信眾,每年吸引逾三百萬遊客,徹底改變商業風貌。
陳紹聖說,建廟320年的紫南宮,早年見信徒生活困難才想出發財金,每逢子弟讀書缺錢或外出做生意缺本錢,只要誠意祈求土地公,獲允許就可借600元周轉,來年再還錢。十五年前一名香腸攤販求取發財金到做生意賺大錢,傳奇故事不脛而走,求財人數一路成長。
離開聯合報前夕,陳紹聖更積極開拓新路線,他熱心的把農委會特生中心向外界推廣,這也是他寫科普文章的主要來由。去年他寫特生中心與中興大學調查發現,外觀酷似滿天星、被國際視為「毒草」的外來植物銀膠菊,在島內正快速蔓延,已威脅本土植物生態。
與地方的密切合作,也讓陳紹聖思考,如果有一天要從報社離退,他能做的是什麼事情,公益事業是他最想做的一件事。而他看著竹山秀傳醫院,從平蕪到現在成為竹山最大醫院的經過,最能瞭解秀傳在地方上的份量。 陳紹聖兄回憶起,竹山秀傳當初選擇在偏遠地區蓋醫院,是一群南投子弟兵抱著返鄉服務的熱忱來推動,所以創院的宗旨,清楚明定「視病猶親、醫病同心、偏遠鄉親安身心」,是一份期許與自我要求,更是一份神聖使命。
去年竹山秀傳醫院院長謝輝龍,在陳紹聖安排下,接受聯合報記者張家樂的專訪,謝院長就說:「八○年代,整個濁水線沒有一家中型醫院,秀傳醫療體系總裁黃明和希望在竹山鎮開設醫院,指定我返鄉當開路先鋒。從覓地、購地、施工興建,竹山秀傳醫院從無到有,我和幾位草創的同仁一起打拚,如今醫院已獲評為教學醫院,回首這段辛苦的過程,我覺得很有意義。」
謝院長還說,水里、集集到竹山、鹿谷,是衛生署列為第一級的醫療資源不足地區,只要有災害、意外,傷病患都要外送。就因地處偏僻,醫院經營困難,秀傳成為濁水線僅有的中型醫院。其中竹山秀傳更讓人江津津樂道的是「遠距醫療」,竹山秀傳在陳紹報導過的紫南宮回金下協助下,醫院和南開科技大學合作,在社寮里設置遠距醫療,對老人做生理監控和居家緊急照護。
竹山、鹿谷地區的老人,都享有裝設緊急扣機,只要按下按鈕,即可和醫院連線,獲得協助。在外的子女,按下密碼,也能掌握父母的健康。這是全台首家私立醫院,作社區遠距醫療。 陳紹聖更緊記,院長謝輝龍希望每位員工注意「無論身處何處,均要時時反問自己,我做到了嗎?我的一言一行,有讓鄉親感受到這一份出自內心的關懷嗎?」希望透過三主文化,主動關懷、主動學習、主動負責,落實全員公關的精神,隨時、隨處傾聽鄉親聲音,做出最快速的因應與改善。
畢竟陳紹聖在未離退聯合報前,就與秀傳人有極佳互動,所以五月到任後,很快就能融入秀傳體系,把秀傳想要表達對地方的關懷,在文字上呈現出來。 半年來,陳紹聖終於讓自己和心愛的重機車,在鄉間小路上行走無礙。他說過去,忙著廿四小時的採訪工作,根本無法停下來欣賞沿途風光,如今有機會緩下腳步,正視自己的周邊環境,也得感謝在聯合報所受的訓練,讓他可以輕鬆完成醫院交付使命。‧陳新生‧(轉載2009,12,31聯工月刊)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