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言論自由日特展「折斷的筆桿─政治受難的新聞人」
【 數位網路報記者陳漢墀/4/4台北報導】
國家人權博物館於昨(3)日下午辦理「折斷的筆桿─ 政治受難的新聞人」2019年言論自由日特展開幕暨記者會,前總統府秘書長葉菊蘭、 文化部政務次長丁曉菁、國家人權博物館陳俊宏館長、 政治受難新聞人林界之女林黎彩、王添灯之外孫女黃秀婉、 鍾平山之女鍾安琪等家屬、白色恐怖政治受難前輩、 文化總會副會長江春男等來賓共同參與。
2019年言論自由日特展展示1947年二二八事件起, 到白色恐怖時期,遭受政治迫害的新聞媒體以及其人其事, 並透過了解諸多受難新聞人的經歷,回溯過往威權統治時代, 政府當局所採取的新聞壓迫與箝制手段, 進而深刻反省並正視新聞自由的可貴, 並守護言論自由這塊寶貴的人權基石。展場中, 藝術家黃至正創作的「警總牢籠裡的編輯臺」裝置, 和陳韻如創作的「噤聲的群像」體感互動藝術裝置, 配合復刻的偵訊室場景、威權時代的反共愛國廣播錄音, 和隨處可見的反共抗俄標語,呈現出噤聲的年代那股壓抑與被監視、 不自由的氛圍,讓參觀者可以更加感同身受。
文化部政務次長丁曉菁表示,新聞是民主政治的基石, 是非常重要的第四權。 威權時代的新聞人所處的結構與挑戰與現今網路世代不同, 當時受到的壓迫遠高於現在。但他們對於新聞價值的努力, 可以帶給大家很多的啟發與感動。
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陳俊宏表示,從這些政治受難的新聞人身上, 我們看出臺灣的言論自由、新聞自由一路走來,非常艱辛。 在社群媒體發達的「後真相時代」,用情感、 信念比客觀事實更能影響民意,衝擊傳統新聞守門人的角色, 新聞工作者該如何面對這樣的挑戰,是需嚴肅面對的問題。此外, 透過這次展覽看到新聞人如何為了理想而獻出生命,他們的不屈服, 雖然在威權時期無法改變當時的社會,卻可以啟發人心。 在鄭南榕先生殉道滿30年之際, 我們邀請大家一起思考鄭南榕追求言論自由的意義, 希望更多人關注言論自由、新聞自由的核心價值。
今日特展揭幕記者會由國寶唸唱藝術家楊秀卿老師、微笑唸歌團, 師徒聯手表演,以臺灣傳統的唸歌,特別編寫的言論自由日念歌, 演譯政治受難新聞人的生命故事,令現場來賓留下深刻印象。
「折斷的筆桿─政治受難的新聞人」2019年言論自由日特展, 展出期間自4月3日至12月15日止, 於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美工工廠展出。除了特展之外, 後續將辦理「郵報:密戰」電影欣賞暨映後座談,和「噤聲的年代, 折斷的筆桿」座談會,歡迎各界蒞臨參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