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美教授:尋找學用相稱,適才適任專才

《 數位網路記者陳漢墀台北報導/2018,10,6〉
針對今日台灣教育與經濟無法有效連結,造成人力資源「供需失調」、「學用落差」、「青年高失業」、「企業高缺工」等社會現象,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在10月5日、6日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特別舉辦「2018教育政策與經濟發展國際研討會」,邀請四百位多位關心台灣教育與經濟彼此連結的產官學界人士,一同集思廣益,共商解決方案。
而在10月5日下午分組座談主題為「公平與卓越:教育資源的合理有效分配」,邀請了臺灣師範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的徐美教授發表「臺灣高等教育擴張政策實施對過度教育工作者薪資影響之評估」、以及前國家教育研究院院長、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許添明教授、商雅雯博士生、國家教育研究院的陳冠銘助理研究員發表「兼顧公平與卓越的資源分配—投資台灣弱勢者教育」,並由日本筑波大學特聘教授Dr.Kaneko擔任討論人, 一同為台灣教育與經濟連結問題,各自提出不同的觀察與研究結果。

研究顯示,臺灣高等教育擴張政策,影響到人力資本累積的深度和廣度,雖然大幅提升勞工教育程度,但是教育與職業不相稱的現象也隨之惡化。徐美教授以「臺灣高等教育擴張政策實施對過度教育工作者薪資影響之評估」為題,依據1999-2008行政院主計處「人力資源調查」暨其附帶之「人力運用調查」一共近40萬筆的研究資料,並選取具有大學以上學歷和五專及高中職之勞動者當作研究對象,探討高等教育擴張政策的直接效果,以及政策實施後對於大學畢業生薪資生產力變動的間接影響效果。

徐美教授分析,臺灣高教低就的現象仍持續增加,且在學歷膨脹後,工作者為彌補專業性的不足而取得更高學歷的趨勢正在逐年上升中。因此,教育資源的稀釋與錯置現況,就需要重新檢視與規劃,未來政策走向應是培育能在勞動市場上教育與職業學用相稱,適才適任的專業人才。而相關研究結果也顯示,在職訓練的機會,或是在學校時能在企業界中實習具有實務經驗,才是降低過度教育與解決高教低就現象的好方法。

2就現象的好方法。
而許添明教授等人特別透過「教育財政」、「國際評比」觀點來說明臺灣投資弱勢者教育可以兼顧卓越與公平,他們在研究發現臺灣學生在各項國際評比均有卓越表現,但卻同時發現目前臺灣高成就與低成學生身上出現嚴重的學習落差現象,而低成就學生多來自低社經背,而就台灣現階段而言,要兼顧公平與卓越的的資源分配方式,其研究結果發現唯一的方法是台灣政府需要投資弱勢者教育,能做到促進社會階層流動,有效提高臺灣全體學生的學業成就,實踐教育的公平與正義。

Dr.Kaneko對於許添明教授等人研究的回應,他認為在國際評量臺灣學生表現優秀,教育的公平性是非常重要,第一要看高成就與低成就的差別,以及如何消除這樣的學習落差,日本的情況也是這樣,而日本學生低成就學生在基本能力有所欠缺,會使其在日後面對兩個很大的挑戰,第一是階級複製的問題,第二現今數位科技發達,低成就學生,低成就學生可能會因為數位落差、科技素養而更拉大原先與高成就學生的差距,至於政府要如何介入,Dr.Kaneko認為第一是教育政策的補貼經費,第二是制定適合學習成就暫時落後的學生,適合他們的適性成績標準,然而弱勢學生的學習落差問題可能要追溯到其原生家庭、從小學、中學到大學的教育過程,原生家庭對於學生產生的影響力更是具備根本性,許教授提到的弱勢學生學習落差問題,這同時是日本學生需要面對的問題。

研討會的現場參與者,在開放討論時間提出教育部廣設高中大學政策,讓學生長期待在學校,反而失去了專業謀生的能力,但臺灣教育部到現在並未對經營不善的大學退場來立法,以及臺灣政府應更關注幼兒教育上,而不是把重心都放在高等教育上,也有現場參與者認
為評鑑學習落差的標準不能只限定在智育某些科目,否則不能達到研究的真實性。

Dr.Kaneko也回應評鑑學習落差的標準不能只限定在智育的意見,也分享日本在90年代也曾因學術競爭太強烈,於是政府希望讓日本學生有多元的發展,提出重視美育、音樂、體育政策,當時非常受到日本民眾歡迎,但目前這些學術素養的評鑑標準是國際化,如果只重視體育、音樂、美育,但可能會失去原先的基本學術素養,最後可能造成學生無法融入社會。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立委離婚,妻愛兩子

數學老師製作的謎語

立法院總務處長由周傑升任,引發一連串的人事異動(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