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屆曾虛白先生新聞獎入圍名單
入圍名單如下:
●第43屆曾虛白先生新聞獎公共服務報導獎(9件)
「失控的低溫物流,揭開四大宅配亂象」,郭琇真、孔德廉(農傳媒、上下游新聞市集)。
「毒癮悲歌」系列報導,劉時均、陳柏亨、林秀姿、鄧桂芬、陳金松(聯合報)。
藥害台灣大追蹤,林上筠、潘郁文(聯利媒體股份有限公司-TVBS)。
網路火藥庫,劉致昕、劉佩修、吳和懋、駱裕隆(商業周刊)。
「礦下家園」系列報導,張岱屏、陳忠峰、陳慶鍾、陳添寶、許中熹、劉啟稜(公共電視)。
92萬戶身心障礙「雙老」家庭大軍 挑戰不可能的長照政策,王彥喬、楊海蘭、鄭力瑋(風傳媒)。
「消失的國界」全球電子垃圾.衝擊效應─借鏡與反思,傅家慶、葉雲炫、吳亭儀、范逸華、姚仁祥、陳昱弼、劉伯奇(三立電視台)。
別讓捷運變劫運,李建興(遠見雜誌)。
黑田現形系列報導:「黑田現形記」、「珍珠蒙塵」,熊其娟、李俊葳(財團法人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第43屆曾虛白先生新聞獎 新聞學術著作獎(2件)
新聞,在轉捩點上:數位時代的新聞轉型與聚合,林照真(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
「守住泰雅的聲音 司馬庫斯的媒介化故事」,曹琬凌(天下雜誌)。
●2017台達能源與氣候特別獎新聞媒體組:報社及雜誌類(4件)
台灣垃圾山重現!每年35萬噸垃圾在流浪(系列報導),彭杏珠(遠見雜誌)。
變調的水果王國,陳芳毓(遠見雜誌)。
搶救物種生機─百種興盛行動,梁玉芳(聯合報)。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海洋危機」跨國專題系列報導,賈寶楠、鄭朝陽、蔡家蓁、連珮宇、呂思逸、魏妤庭、蘇士堯、張心慈(聯合報)。
●2017台達能源與氣候特別獎新聞媒體組:電視類(7件)
資本主義VS.氣候變遷─沉沒之國孟加拉皮革業紀實,傅家慶、王偉鑑(三立電視台)。
「邁向能源自主」系列報導,陳忠峰、張岱屏、陳添寶、陳慶鍾、張光宗、劉啟稜(公共電視)。
中天調查報告─「誰偷了我們的土地」系列報導,金汝鑫、郭旺樹(中天新聞台)。
「消失的國界」防災啟示錄─以澳洲與智利為例,王詩雅、張稚昀、何世得、姚仁祥(三立電視台)。
植物方舟─為大自然留備份,王琪如、鍾雅馨、張倫昌、王宗翰、江勝代、高崇仁(臺灣電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地球的孤兒」系列報導~亞洲象大滅絕,白心儀、林奕勳、李孟唐(東森電視台)。
迷霧森林的金剛─聚焦烏干達,舒夢蘭、陳一松、徐進輝(東森電視台)。
●2017台達能源與氣候特別獎新聞媒體組:廣播類(4件)
土壤的救贖─農業廢棄物變黃金,鄭智元(正聲廣播公司台中廣播電台)。
打造綠色長城系列報導,楊長順(正聲廣播公司雲林廣播電台)。
看見與看不見的台灣~亞泥展延風暴,吳采璋、趙佳韻、林文玲(國立教育廣播電臺花蓮分臺)。
耕耘夢田~頂庄社區與諸羅紀農場生態復育紀實,劉怡妙(正聲廣播公司嘉義廣播電台)。
●2017台達能源與氣候特別獎新媒體組─含獨立記者及網路媒體:(3件)
循環的力量:台灣循環農業的蛻變與新生系列報導,黃世澤、林慧貞、趙敏、柯皓翔、蔣珮伊(財團法人豐年社)。
城市「螢」回來,郭瑋芸、曾鈺羢、周鑫听、徐朝晃、邱靖(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德國廢核之路系列報導(「如何向海借電」、「翻轉吧能源」),尹俞歡、顏麟宇、楊海蘭、李承祐(風傳媒)。
●第43屆曾虛白先生新聞獎公共服務報導獎(9件)
「失控的低溫物流,揭開四大宅配亂象」,郭琇真、孔德廉(農傳媒、上下游新聞市集)。
「毒癮悲歌」系列報導,劉時均、陳柏亨、林秀姿、鄧桂芬、陳金松(聯合報)。
藥害台灣大追蹤,林上筠、潘郁文(聯利媒體股份有限公司-TVBS)。
網路火藥庫,劉致昕、劉佩修、吳和懋、駱裕隆(商業周刊)。
「礦下家園」系列報導,張岱屏、陳忠峰、陳慶鍾、陳添寶、許中熹、劉啟稜(公共電視)。
92萬戶身心障礙「雙老」家庭大軍 挑戰不可能的長照政策,王彥喬、楊海蘭、鄭力瑋(風傳媒)。
「消失的國界」全球電子垃圾.衝擊效應─借鏡與反思,傅家慶、葉雲炫、吳亭儀、范逸華、姚仁祥、陳昱弼、劉伯奇(三立電視台)。
別讓捷運變劫運,李建興(遠見雜誌)。
黑田現形系列報導:「黑田現形記」、「珍珠蒙塵」,熊其娟、李俊葳(財團法人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第43屆曾虛白先生新聞獎 新聞學術著作獎(2件)
新聞,在轉捩點上:數位時代的新聞轉型與聚合,林照真(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
「守住泰雅的聲音 司馬庫斯的媒介化故事」,曹琬凌(天下雜誌)。
●2017台達能源與氣候特別獎新聞媒體組:報社及雜誌類(4件)
台灣垃圾山重現!每年35萬噸垃圾在流浪(系列報導),彭杏珠(遠見雜誌)。
變調的水果王國,陳芳毓(遠見雜誌)。
搶救物種生機─百種興盛行動,梁玉芳(聯合報)。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海洋危機」跨國專題系列報導,賈寶楠、鄭朝陽、蔡家蓁、連珮宇、呂思逸、魏妤庭、蘇士堯、張心慈(聯合報)。
●2017台達能源與氣候特別獎新聞媒體組:電視類(7件)
資本主義VS.氣候變遷─沉沒之國孟加拉皮革業紀實,傅家慶、王偉鑑(三立電視台)。
「邁向能源自主」系列報導,陳忠峰、張岱屏、陳添寶、陳慶鍾、張光宗、劉啟稜(公共電視)。
中天調查報告─「誰偷了我們的土地」系列報導,金汝鑫、郭旺樹(中天新聞台)。
「消失的國界」防災啟示錄─以澳洲與智利為例,王詩雅、張稚昀、何世得、姚仁祥(三立電視台)。
植物方舟─為大自然留備份,王琪如、鍾雅馨、張倫昌、王宗翰、江勝代、高崇仁(臺灣電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地球的孤兒」系列報導~亞洲象大滅絕,白心儀、林奕勳、李孟唐(東森電視台)。
迷霧森林的金剛─聚焦烏干達,舒夢蘭、陳一松、徐進輝(東森電視台)。
●2017台達能源與氣候特別獎新聞媒體組:廣播類(4件)
土壤的救贖─農業廢棄物變黃金,鄭智元(正聲廣播公司台中廣播電台)。
打造綠色長城系列報導,楊長順(正聲廣播公司雲林廣播電台)。
看見與看不見的台灣~亞泥展延風暴,吳采璋、趙佳韻、林文玲(國立教育廣播電臺花蓮分臺)。
耕耘夢田~頂庄社區與諸羅紀農場生態復育紀實,劉怡妙(正聲廣播公司嘉義廣播電台)。
●2017台達能源與氣候特別獎新媒體組─含獨立記者及網路媒體:(3件)
循環的力量:台灣循環農業的蛻變與新生系列報導,黃世澤、林慧貞、趙敏、柯皓翔、蔣珮伊(財團法人豐年社)。
城市「螢」回來,郭瑋芸、曾鈺羢、周鑫听、徐朝晃、邱靖(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德國廢核之路系列報導(「如何向海借電」、「翻轉吧能源」),尹俞歡、顏麟宇、楊海蘭、李承祐(風傳媒)。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