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嘉瑜:台北市府砸大錢拍防災公園廣告
地點出現不到3秒
(台北訊) 88年921大地震發生後,臺北市政府效法日本的作法,開始規劃「防災公園」,在本市每1個行政區選定1處建立具維生功能的防災公園,而臺北市議員高嘉瑜發現,消防局推廣防災公園的30 秒廣告,出現各區防災公園的畫面僅有短短3秒鐘,根本無法看清楚所處行政區的防災公園在哪 ;而且內湖區之前的防災公園大湖公園目前正進行改建工程,因此已將碧湖公園改為內湖的替代防災公園,但是如果上公燈處的網站查詢,內湖區的防災公園仍是大湖公園,並沒有更新資料 。高嘉瑜議員痛批:「3秒鐘的畫面,誰看得清楚哪裡有防災公園?就算上網搜尋,找到的也是未更新的資訊,一般民眾根本就對離自己家最近的防災公園在哪裡霧煞煞 !」
高嘉瑜議員指出,自921地震發生後,臺北市政府除了積極採取防救災外,更效法日本,在本市每1個行政區選定1處具有開放空間及緊急救援道路之大型避難場所,建立具維生功能的全方位防災公園,平時可作為民眾休憩、運動之重要場所,一旦發生重大災變時,則成為避難安置、指揮、調度之據點,以確保臺北市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但是高嘉瑜議員發現,由消防局所製作的宣導防災公園短片,花費了97 萬元製作,片長30秒,密集在電影院以及各大媒體播放,其中的畫面有展示全臺北市12 個行政區的防災公園各位於何處的地圖,但這個畫面僅有短短3 秒不到,「這麼短的時間,等找到自己住的行政區時,畫面已經跳過去了,連看清楚附近的防災公園在哪都來不及。 」而且消防局拿來作為宣導的緊急避難包,單價 944元,總共採購了200個,裡頭有毛毯、收納盒、面紙、水手電筒、雨衣等等,高嘉瑜議員質疑,這些東西在10 元、30元商店都可以買的到,就算加上背包,總價也不過5、600 元,哪裡需要花到近1千元去採購?
高嘉瑜議員緊接著指出,內湖區的防災公園之前是大湖公園,但是大湖公園目前正進行改建工程,工期從 101年的2月20日到102 年的4月3日,這段期間中,擔心影響民眾避難安全;因此,於101 年4月9日由公燈處召開會勘,由碧湖公園成為內湖區的替代防災公園 ,並完成各據點及設施配置。但是高嘉瑜議員上網查閱後發現,消防局的網頁上,在4月10日所更新的資訊中,防災公園的海報及摺頁,仍然顯示內湖的防災公園是大湖公園,在常見問答中,回覆詢問臺北市防災公園的相關資訊時,回覆民眾請查詢公燈處的網頁,並提供連結;但是剛高嘉瑜議員連到公燈處的網頁時,卻發現網頁內容顯示內湖區的防災公園仍是大湖公園。高嘉瑜議員質疑,大湖公園的改建工程是由公燈處所施工,而召開會勘使碧湖公園成為替代防災公園的主管機關也是公燈處,但公燈處的網頁上仍是提供未更新的資訊,難道公燈處自己都不知道內湖的防災公園已經換了嗎?
高嘉瑜議員表示,設置防災公園的目的是提供市民緊急避難用的,不是做作表面工夫就可以,現在連政府機關都不能確實宣導讓民眾了解何處為就近的防災公園,甚至連網站上的資訊都有錯誤,那麼萬一真的遇到緊急狀況,民眾到底該何去何從? 希望市府各相關單位除了要擔負起教育民眾的責任外,也要隨時更新各項相關資訊,就算設置防災公園是以備不時之需,但是北市府也不可便宜行事,應該要隨時隨地做好各項防災的應變措施,確保市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