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分區選制與民進黨名單之檢討〉

主 辦:《台灣守護民主平台》

時 間:2011年7月10日 週日 10:00 – 11:30

不是要改名單,而是要換(喚)精神

—「公義的台灣社會」是台灣民主的深層價值—

民主進步黨日前公布第八屆立委不分區提名名單後,引起許多風雨紛擾。《台灣守護民主平台》本著守護民主的精神,持續觀察注意此一重大民主過程的發展,並且召開記者會,提出我們對本次民進黨名單以及不分區選制的檢討與改革意見。其主要內容,請參考本次記者會的各項資料。

在籌劃記者會的過程當中,有許多朋友來跟我們提出意見。有的認為不需要對民進黨期望太高,以民進黨的現況來看,這份名單已經相當不錯。有的朋友則試圖分析說明,為何名單中會有某某人,為何某某人會在名單之外。更有朋友斬釘截鐵地說,民進黨絕不會更改名單。

但是我們並不是對民進黨(或任何一黨)期望太高,而是對台灣的民主充滿期盼。我們固然對於名單中的許多人選有著正反不同的評價,也認為這份名單有相當大的調整空間。然而我們真正希望看到的,並不是名單的修改,而是精神的更換,或者更正確地說,是認真思考並喚起不分區制度、民主國會,與台灣民主的真正精神。

不分區代表是與台灣的民主化進程息息相關的制度,透過黃信介先生的民主想像,我們認為不分區制度的精神,在於強化弱勢者的民主參與,建立弱勢者的民主認同,因此不分區提名名單,應該儘量納入弱勢者的代表,避免家族與派系政治的瓜分。

自從20年前(一九九一)修憲與之後的選舉,台灣的國會已經全面民主化,但是我們很少思考「民主國會」的真正精神是什麼。也是在同一年,黃信介先生在恢復第一屆立委身份後,在立法院發表「請與我一同告別舊時代」演講,指出

「台灣過去這幾年民主化的努力中,老實說,本院的貢獻實在很小,甚至成為民主化絆腳石」。

當年的立院是萬年國會,當然不會對民主化有貢獻。但是已經民主化的立法院,在過去十餘年的民主「深化」過程中,是否貢獻也越來越小,甚至也漸漸成為民主絆腳石呢?

在同一篇演講中,黃信介先生表示要辭去立委,

「回到我來自的社會,回到曾付託我的選民身邊,永遠和他們站在一起,為建立一個民主、自由、公義台灣社會繼續奮鬥打拚。」

是的,「站在選民身邊,為建立民主、自由與公義的台灣社會奮鬥打拼」,是否就是民主國會,乃至於所有民主政黨的真正使命與精神呢?如果是,現在的立法院、立法委員與各政黨,是否具有這樣的認識與精神呢?還是現在的立委待在派系、財團、金主身邊的時間,遠多過選民,為爭奪自身利益權力的衝勁,遠勝過為民主自由與公義的打拼呢?如果是這樣,該如何透過不分區的提名策略,乃至於選制與國會改革,重新「喚起」原本該有的精神,實有待各政黨好好思考。

黃信介先生的演講中,不僅強調民主、自由,還強調「公義的台灣社會」,這個公義的台灣社會,就是追求並實現社會正義的台灣社會,我們甚至可以說,民主化,不是只有政治的民主化,更要追求「社會的民主化」,也就是「社會民主」。換言之,民主不是只有政治面,還有社會面。如果社會嚴重貧富不均,對弱勢者充滿各種制度或觀念的歧視,勞動者缺少基本保障,富豪者可以減稅避稅,那麼即使一人一票、票票等值,這種民主也不會是真正的民主。因此,台灣民主的終極價值,是否帶有以「公義社會」為目標的「社會民主」精神呢?我們的不分區制度、政黨與國會,是否認知並同意這個精神呢?如果是,現在的政黨與國會權力運作,真的在追求實踐「公義的台灣社會」嗎?

由公民社會與社運的角度出發,《台灣守護民主平台》並不僅注意單一政黨不分區名單的良窳,我們更希望由台灣民主化的歷史,來思考反省不分區制度、政黨、國會與台灣民主的深層價值精神。藉由本次的民進黨不分區提名事件,也借用黃信介先生的觀點,我們想強調,除了自由與民主之外,「公義的台灣社會」也是台灣民主的深層價值。我們也呼籲,所有的民主政黨,都要認真看待並追求實現此一價值。φ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花旗証券徐恭穎,罰停業3個月

立委離婚,妻愛兩子

數學老師製作的謎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