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網路報記者陳漢墀9/15台北報導】
今日上午立法委員林淑芬、立法委員洪申翰、立法委員范雲、立法委員吳玉琴、托育政策催生聯盟共同舉辦「打造友善勞資雙方的育嬰假-性工法、就保法條文修正公聽會」,力求育嬰假制度更友善育兒家庭,挽救台灣低生育率、低女性就業率的雙低問題。
林淑芬委員開場即強調打造友善育兒的職場是非常重要的制度,並引用聯合國報告指出,家長在就業跟育兒間的衝突是國家低生育率最核心的問題之一,國家、政府、企業應該讓願意生養的女性不用在工作與育兒之間二選一。與會的立委吳玉琴、范雲、莊競程、王琬諭、洪申翰更是共同呼籲,政府應成為育兒家庭的強力後盾,建立友善勞資雙方、友善育兒的職場,以支持家庭不分性別共同照顧。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召集人劉毓秀大聲疾呼,台灣現在必須跟時間賽跑,用政府政策救台灣的生育率、救女性、也救勞動力,劉毓秀指出瑞典採用與育嬰假無縫接軌且符合父母上班時間的公共托育服務,是最值得各國效法的典範,藉以提升生育率、提升女性就業率。托育政策催生聯盟發言人黃喬鈴進一步說明,育嬰假修法的兩大訴求為,請假單位化整為零,由現行以「月」改為可以「小時」請領;申請年齡再延長,由現行子女滿三歲,延長到子女滿八歲,並建議彈性育嬰假新制用現行制度處理。
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研究所王舒芸副教授分析,台灣高工時,休假權利卻是全球排名倒數短,如今已有七成的幼兒母親在就業,家長需要「量身打造、友善好用」的育嬰假。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性別教育研究所楊佳玲副教授用瑞典的親身經驗,讓大家看見彈性親職假實踐的可能性。婦女新知秘書長覃玉蓉則引用女性主義經濟學說明,照顧是重要的公共財,絕非滿足勞工的私人利益,讓勞工因為育兒,承受薪資損失,不該是理所當然。
政治大學法學院林佳和副教授及文化大學勞動暨人力資源學系李健鴻教授皆贊同修法的方向,惟林佳和教授提醒,從法律觀點來看,育嬰留職停薪是暫時中止勞動關係,托盟提出的形式較接近「假」的概念,必須增訂中間類型,以避免法制上的混亂,因此,建議用法律授權訂定,提供類型化的選擇。李健鴻教授則提醒,在團體協約能力不足或工會組織不夠普遍的台灣,應該要有更多具體配套措施,例如讓勞工有預先排假權,特殊狀況下,雇主可要求更改,以平衡勞資雙方。
與會的政府單位包括勞動部、經濟部工業局、經濟部中小型企業部、國營事業委員會,皆認為育嬰假彈性化仍須考量中小型企業人力調度與替補問題,擔憂以小時請領,又延長到八歲,增加管理的複雜性與不確定性。勞動部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司王金蓉副司長強調,若有短期育兒需求已可運用現有的家庭照顧假、減少或調整工作時間、事假或是特休假。經濟部工業局副局長陳佩利更認為,先前勞動部才修法將請假單位放寬到月,希望實施後再評估是否要再放寬。
行政院性別平等處趙惠文參議說明,育嬰假放寬到以小時為單位,已在羅政委主持的性平會前會上,要求勞動部進一步作需求調查,並參考委員意見、國際經驗調整,並持續列管。
資方團體代表中華民國全國商業總會勞資關係促進委員會徐銀樹副主委和全國工業總會張綺珊理事皆認為提高台灣生育率是共同目標,促進勞資和諧、讓勞工工作家庭平衡,政府最該負起責任。並提醒任何相關措施都要考量不同產業類別,避免齊頭式管理與一體適用,否則只會徒增勞資衝突。
與會的工會團體、家長團體、性別團體皆支持彈性育嬰假的作法,全國產業總工會政策部主任李佳育強調最大化女性全職工作是重要的方向。台灣男性協會監事施逸翔認為,政策應為家庭創造更大的空間,調配適合的工作與育兒方式,且讓男性願意請育嬰假。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副執行長黃鈴翔提醒,若要做到事先排假,以小時請領,數位系統將是現在要思考的問題。
林淑芬立委總結,育嬰假的名稱應修正為育兒假或是親職假,翻轉育兒需求不只是照顧小嬰兒。且贊同與會者的提醒,為使彈性育嬰假確實可行,而不是看得到吃不到,必須研議相關配套措施,如此才能勞、資、國家三贏。最後,由於彈性育嬰假更符合家長育兒需求,請領人數勢必增加,因此要求勞動部、經濟部三個月內提出財務試算,更請勞動部實際調查育兒家庭的照顧需求,以及為落實彈性育嬰假雇主端的需求。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