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ways Online?!展望Z世代的性教育」

      2021台灣性教育學會三十周年學術研討會

【數位網路報記者陳漢墀9/18台北報導】

台灣性教育學會(Taiwan Association for Sexuality Education)成立於1991年,包含性教育、性諮商與性治療三種專業,多年來透過研討、專欄、出版、承接政府計畫、媒體、宣講、倡議等推動性教育,時至今日2021年,走過三十個年頭,見證台灣性教育三十年來的發展,也茁壯成為台灣成立最久,也是最為專業的性教育學術團體。

一個憐憫的開端,一場無私的相遇,成就半甲子專業的使命

早期台灣社會對性避而不談,本身也是婦產科醫師的杏陵基金會創會董事長吳東瀛先生,看到許多青少年因懵懂而懷孕,造成許多社會與家庭悲劇,深覺社會對性教育的需要,乃力邀台灣性教育先驅晏涵汶教授於1989年成立「家庭生活與性教育中心」,在基金會許多專家的籌備下,仿照美國AASECT(美國性教育、性諮商與性治療協會),於1991年催生了「中華民國性教育協會」,協會雖以「性教育」命名,但同時也包含了性諮商、性治療專業,並分三組推動。協會後更名兩次,於2009年更名為「台灣性教育學會」

為了慶祝學會成立三十周年,特別頒發感謝狀給吳東瀛前董事長,並與杏陵基金會聯合頒發「性教育傑出貢獻獎」給本會的兩位名譽理事長,同時也是名醫的江漢聲教授以及鄭丞傑教授。本身也是名醫的衛生福利部陳時中部長將親臨致詞與頒獎。

江漢聲教授,曾任本會第三屆理事長,現任輔仁大學校長,是國內的泌尿科權威,非常關心男性性醫學,同時,特別著墨於透過文化面來了解性健康及性教育,受邀擔任性教育演講非常受到聽眾歡迎。鄭丞傑教授,曾任本會第五、六屆理事長,現任台北秀傳醫院執行院長暨高雄醫學大學婦產科教授,係婦科名醫,造福許多婦女的性健康,同時,更是媒體名人,非常受到大眾歡迎。

大師對談,見證台灣性教育發展軌跡,展望Z世代性教育

「性」不僅是性生理:生殖系統,其影響之廣泛,更深植在「人性」之中!

我們深信,「性教育」是教導健康的人際與親密關係的教育,是一種「愛的教育」與「品格教育」。性教育也是發揚人性,支持美滿家庭生活,對自己的性行為負責任的教育。然而,現今網際科技發達,學者們往往發現,過去所深信的價值觀,來到了網路z世代往往受到很大的挑戰。不只是因為年輕人比較具有挑戰權威的特徵,更是因為z世代的年輕人從網路世界成長所持有的世界觀的不同。

Z世代(Generation Z)一詞,也稱為網路世代或數位原生代,泛指在1990年末至2010年初這段時間出生的孩子,普遍是指在1997-2012年這段期間,目前正處於兒童至青年期。1990年末,正是社會網際網路發達的開端,這意謂著,Z世代打出生起就接觸網路世界,從網路獲取資訊,也透過網路互動以及處理各樣事務,是同時生活在虛擬與現實交互互動世界的「數位原生代」,與自真實互動認識世界的上一輩,不論在人格特質、價值觀以及行為特性上,都很不相同。Z世代的年輕人從網路就能獲取大量資訊,對權威更具挑戰之心;網路獲取的訊息多半是片段式的聚焦訊息,養成Z世代較為任務導向的行事風格;同時,網路即時通訊的特性,也使人較需要及時的滿足。

網路科技雖便捷,但也充滿危機,特別是,資訊爆量卻片段,人們很容易取得資訊,但這些資訊多未經統整,更可能是錯誤、偏頗、有害的,各種聲音紛呈,卻也真假難辨;同時,虛擬與真實、線上與線下世界交互作用,釐清之間的界線與因果並非易事,往往造成許多年輕孩子誤將虛擬世界帶進真實生活而引發許多悲劇。尤有甚者,年輕一代熱衷網路社群與網路交友,網路社群帶來龐大的同儕壓力與社群壓力,甚至引致危害。網路交友更充滿危機,網路交友滿足人們心中親密的需求,卻也給許多所謂的在線獵手(on-line predator)伺機而動的機會。

網路環境對Z世代在性教育帶來的新挑戰主要包括:一、網路色情:色情資訊常把違反倫理的生活型態正常化,對正處於性好奇與懵懂的青少年來說,容易誤導其產生似是而非的性觀念及交友態度,更容易誤將虛擬世界的情節帶進真實生活中,而引發悲劇。當青少年越早接觸色情資訊,越缺乏正向的性別角色態度,對性越容易持縱容態度,對性騷擾的接受度也越高。二、網路交友:網路交友滿足青少年尋覓同儕的渴望。但網路也同時存在許多陷阱,例如,上傳個人資料、與陌生人聊天交往、尋找色情網頁等。根據杏陵基金會調查,國小、國中與高中等各階段,均有2成左右的學生曾與網友建立虛擬夫妻或男女朋友關係。伴隨網路邀約進行單獨見面,也衍生與網友發生性行為等需要重視的問題。三、網路性騷擾與關係霸凌:網路的匿名性讓言論尺度大開,網友透過留言或影音圖片性騷擾或發動霸凌情事時有所聞,刻意忽略或默默隱忍其實都會造成更大的傷害,對被害青少年造成心理的創傷,甚至釀成悲劇。

本會特邀涵文教授以及鄭丞傑教授,從「迎接Z世代台灣性教育的過去、現在、未來」娓娓道來台灣性教育發展歷程,並展望未來。晏涵文教授曾任本會第二屆理事長,現任杏陵基金會董事長,1977年取得博士回國後,有感於台灣學校性教育欠缺,國小與國中「健康教育」生殖系統篇章不是跳過,就是學生自己看,對「性」無知造成許多社會悲劇,乃倡議學校必須要教性教育,並透過研究調查發表「本土化性教育概念綱領」,深深影響學校性教育課綱發展。晏教授表示,要培養孩子正確的性態度,並能在網路時代中保護自己,最重要的,還是透過正規的學校性教育。學校教育具有系統性,能有系統的建立學生的性知識與性價值觀,能從基礎建立孩子的正向態度,以及抵抗外在環境誘惑與危機的能力。因此,即便是網際網路發達的時代,學校系統性的課室教學仍是最重要的!

數位時代性教育,Z世代的啟示

如何與Z世代從「全人發展」的觀點談性教育的核心價值,即「愛的教育」與「品格教育」,是性教育所面臨到的大挑戰。唯有他們最熟悉的數位語言,成為與Z世代溝通的重要管道。而Z世代的父母一樣面臨與孩子談性的挑戰,如何與孩子溝通性議題?已是現代家長重要的終身學習!

下午的「實務座談」,聚焦在學校、家庭、傳播媒體、網路社群等性教育實務,邀請專家分享網路資訊融入健康教育教學、親職性教育線上學習、青少年性教育網站、社會性教育廣播節目以及親子溝通創新社群平台等實務經驗

本會承接國民健康署的青少年性健康促進計畫,維運青少年網站「性福e學園」(現已併入健康九九「青少年好漾館」),其中有給青少年以及家長發問的園地「諮詢特派員」,本會分析三年中,發問人次達1452則,其中近九成是青少年發問。其中,最常被發問的議題就是「青春期的適應」這個部分(近三成),其中又以生殖器官以及自慰這兩個議題最常被青少年發問,青少年非常關係自己的生長發育,很擔心自己不正常是最大特徵。第二常被發問的議題是「生殖健康」這個部分(近兩成),特別是有關於避孕方式以及性行為與性反應等,有不少青少年會求助如何避孕。另外,親密關係也是常被問的主題(近一成),情竇初開的青少年們,對於愛情充滿疑慮,需要專業諮詢人員協助解惑。此外,青少年發問的問題都相當露骨,如果不是訓練有素的回覆專家,可能會被這些露骨的問題所驚嚇。可見,青少年確實對性、對交友等,有非常多的疑問,而網路的匿名性以及回覆的專業性,確實可以協助青少年問出心底的疑問,並獲得解答。因此,網路世代需要透過網路給予專業的解答。

另外,杏陵基金會出版了一套親職性教育的手冊,透過線上學習的方式,讓家長學習如何與孩子談性,線上學習推出後,報名次次都是「秒殺」!可見,父母對於如何與青少年孩子談「性」是求知若渴。另外,透過最常用的line建立一個親子溝通的平台,讓親子可以在平台中依據不同的性教育主題及其中所設計的互動遊戲進行互動,是另外一個有效的家庭性教育方式。而最重要的是學校的性教育,學校透過融入資訊教育的方式,讓學生學習正確的網路使用行為並獲得正確性知識。此外,網路平台發達,透過網際網路開設性教育廣播節目,更是一個新趨勢。本會與網路電台合作,開設《談情說愛》廣播節目,邀請學有專精的專家學者暢談不同的性教育主題,每次開播,總是滿線,非常受到歡迎,也可見透過數位進行社會性教育的需求非常高。

適逢本會創會30年,特別規劃聚焦於Z世代性教育,為X世代及較年長的Y世代學校教師、家長增能。本會倡議全人發展之理念,個人生命能發展成健全並富有創造性的個體,與「性」有著密切關係!性教育從出生開始,終其一生,且是一個龐大廣泛的教育計劃,貫穿其中的哲學主軸是「愛的教育」及「品格教育」,此與網路看到充滿腥羶色的語言及畫面、傳遞負面性價值觀及對性放縱自由,不啻是一股社會清流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立委離婚,妻愛兩子

數學老師製作的謎語

立法院總務處長由周傑升任,引發一連串的人事異動(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