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後遺症中醫來治療』

    數位網路報記者陳漢墀7/14台北報 

中醫藥在過去數千年的歷史中,已對抗過無數次大規模流行疫病,且中醫是跨科別、跨病種的一種整合治療,最適合長新冠並可治療多系統的病毒傷害。很多病例顯示,中醫藥在新冠急性期時可幫助快速降低病毒對身體傷害;急性期過後更可透過用藥與針灸,對確診者在康復期做身體修護及體質調理,而在新冠肺炎的病程中,中醫藥在治療上不僅使用限制少,對身體副作用也比較小。


長新冠(longCOVID)或稱作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後的病況(post-COVID-19),見於確診新冠病毒感染後,約有6-7成的人仍具有持續症狀。


長新冠的成因仍未有完全解答,目前僅知可能來自病毒雖從病人身體大部分器官清除,但仍潛伏在人體的某些角落,比如腸道、肺部或神經系統;再者,病毒肆虐期會直接感染人體多種細胞,並引發過度活躍的免疫反應,經過一段時間急性症狀減低,但整體發炎因子尚未完全平復,因而造成身體細胞失養(例如:神經細胞、血管內皮細胞等),引發長期後續症狀。常見症狀包括疲勞28%、呼吸困難18%(呼吸急促、喘、胸悶、吸不到氣)、認知功能下降19%(腦霧)、情緒困擾(憂鬱23%、焦慮22%)、失眠12%、嗅覺障礙5%,以及其他會影響日常功能的症狀。

COVID-19屬於中醫「疫病」範疇範疇,是因為感受「疫戾」之氣而發病,而長新冠則是因新冠肺炎急性感染後,人體的陰陽氣血尚未完全恢復,而表現出各種虛勞的病徵。

疫苗的原理是以人造的病毒抗原來誘發免疫系統,整個誘發免疫的過程仍是人體正氣抗邪的表現,故仍需視為較輕微的外感;對於接種疫苗所產生的各種副作用,即當視為染疫之輕者,故於各種症狀隨症下藥,不需擔心是否影響抗體的產生。如果出現少見的不良反應,如嚴重的過敏反應、出血症、心血管事件、神經病變等,則需特別警覺是否有危重症的可能性,宜密切注意觀察服藥的後續反應。


中醫藥對於各類施打疫苗後之副作用,依其證型均能幫助緩解,方式如下:


風邪襲表型

氣虛血弱型

邪入營血型

常見副作用

發燒、畏寒、頭痛、肌肉酸痛、關節痛、注射部位疼痛等

低燒、疲倦乏力、頭暈、胃口不佳、腹脹、甚則昏厥。

失眠、關節痛、胸悶、胸痛、月經失調、皮膚癢疹,甚則尿血、身發紅斑、瘀斑。

建議處方

葛根湯、麻黃湯、柴葛解肌湯、九味羌活湯、麻黃附子細辛湯等

補中益氣湯、小柴胡湯加減。

清營湯、血瘀逐瘀湯、抵當湯、當歸拈痛湯、消風散加減。

生活起居

忌食烤炸辣物,多休息,避免熬夜,疼痛部位不建議熱敷。

保持睡眠充足、運動應以舒展為主、避免過度汗出勞累。飲食應避免油腥厚味,發酵物、及乳類等不好消化食物。

輕症者應在白天規律運動,以活動氣血為主,促進全身循環。可飲用丹參、玫瑰、薑黃等茶飲。



民眾現場分享中醫藥治療新冠肺炎及其後遺症奇效經驗

現場邀請二位今天現場也請到兩位接受中醫治療獲得極佳療效之患者前來現身說法,向大眾見證中醫藥治療新冠肺炎及其後遺症的絕佳優勢及顯效。

  1. 陳宏源先生:陳宏源先生確診21天,經過3次西醫門診治療,雖然症狀輕微,但快篩依舊呈現陽性無法轉陰,經服用3日的中藥殺病毒方劑-清熱解毒湯,隨即轉陰,可見中藥對抗病毒之療效顯著。

  2. 張安琪老師:張安琪女士為一位教師,同時也是一位校長夫人,確診後經中醫師診療、服用科學中藥,病情很快就趨於穩定,短短幾日快篩即呈陰性,但重返職場教學時,仍有新冠肺炎相關後遺症,如咳嗽、喉嚨癢、喉嚨痛等症狀,經中醫治療1週後,症狀逐漸減緩,2週後症狀基本完全消失,但仍持續服用中藥調理、修復機體。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數學老師製作的謎語

立委離婚,妻愛兩子

立法院總務處長由周傑升任,引發一連串的人事異動(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