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網路報記者陳漢墀2/6台北報導】
圖:榮獲109年師鐸獎的陳玉芬校長.高中新生訓練的那天,她一早起床,為自己打理好一身藍衣黑裙白襪,難掩興奮地牽著腳踏車出門,母親瞥見她的身影,從廚房裡叫住了她,緩緩趨向前說:「妳的嫁妝,就看妳未來能念多少書了。」當時的她並不瞭解母親話語中藏著深深期許。一個來自宜蘭偏鄉、務農家庭的孩子,若想改寫已然注定的人生腳本,唯有憑靠教育。
「我從來沒想過有一天會成為校長,領導一所學校。」陳玉芬這位農夫的女兒,果然靠著教育翻轉了自己的命運。她從偏鄉來到都市,大學畢業後進入永和國中擔任導師,並在侯全利校長刻意栽培下,從導師做到行政,從擔任特教組長、輔導主任到教務主任,甚至不斷鼓勵她挑戰校長一職。
「就去幫我看看,今年的題目到底在考什麼嘛!」侯校長總是這樣說,對於「做校長」毫無想法的陳玉芬,倒也認真地幫忙了幾次,後來竟然真的讓她考取校長,借調教育局服務,擔負推動全市12年國教之責,累積了豐沛能量後,「從那時候開始,我才真正有為一所學校服務的想法與能力。」
離開教育局,再度回到永和國中,她已從老師成了校長。對於永和國中這所全國最大的學校,陳玉芬說,這裡有3000多位學生,家長素質高、對教育高度關心,老師的專業更是一時之選,「升學率好、社區背景佳」是外界對永和國中的一致讚譽,但剛到任的她,卻在校務會議上提出了一個讓現場300位老師同時陷入沉默的疑問:「拿掉升學率,永中到底還剩下什麼?」
「不要用你以為的第一志願,去判斷一所學校的優劣。」陳玉芬認為,評估一所學校,除了升學率,生活管理、學習資源、重要教育政策等等,學校也都應盡力給予孩子最好的,然而更重要的是,學校應在孩子能力所及之處,努力推他一把,使每個孩子都能夠進入他的第一志願,「而這個第一志願,每個孩子或許都不一樣。」
如果每個孩子心中的第一志願不盡相同,那麼在學期間,學校提供的多元試探便顯得格外重要。陳玉芬知道,作為一名校長,她重視什麼,學校就會往那個方向走去;而多元,便是陳玉芬在永中8年的校長生涯中,不斷努力的目標。
「在永中,沒有大科小科,每一科都重要。」她說,每一堂課都是專業授課,才能使每一個孩子可以透過專業老師的引導,找到屬於自己的興趣,「而這就是適性。」8年來,無論生活科技、體育活動、閱讀教育或國際教育,締造了許多讓老師備感驕傲的成績,這是除了升學成績之外,一所學校可以同步為孩子培養的能力。
「特別是閱讀!」從小父母沒有為陳玉芬買過一本課外讀物,但她卻熱愛閱讀,甚至視閱讀為安身立命的力量,「開心的事情可以和朋友分享,但困惑或獨處的時光,卻需要一本書的陪伴。」大量的閱讀,對日後成為校長的她,無論寫作、演說或論述,皆產生莫大助益,「這就是影響你一輩子的關鍵能力。」
她甚至排除眾議,將每週一早晨20分鐘的小考時間改為自由閱讀,讓學生們可以選讀自己喜愛的優良讀本。「短短20分鐘能改變什麼呢?」老師的疑問;「有閱讀習慣的孩子,我們不需要為他找時間閱讀;但沒有閱讀習慣的孩子,我們需要幫助他建立這個習慣。」陳玉芬說,從那時起,全校100多個班級勵行晨光閱讀,至今未改,使永中獲得教育部閱讀磐石學校殊榮。
今年,她離開前後待了27年的永中,來到新泰國中,「該做的事是一樣的。」陳玉芬認為,無論大校小校,學習力的確保很重要,她將8年的永中經驗帶到新泰,重視閱讀、導入行動載具智慧學習,甚至打造全英語圖書館,強調英語閱讀的重要性,藉此深耕國際教育。
「成為鼓動孩子翅膀的那陣風。」不管去到哪,這句話是陳玉芬不變的座右銘。年幼時,父母是幫助她飛越重重困境的那陣風,當她成為校長,有能力領導一所學校時,她也甘願成為那股隱藏於羽翼下的力量,帶領孩子朝著他最想去的地方展翅遨翔。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