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英時三書」張友驊盧建榮新書發表

        【數位網路報記者陳漢墀1/10台北報導 


                     圖{左至右盧建榮、黃克武、張友驊----暖暖書屋提供。

張友驊《余英時寧為黑名單,不幹間諜臥底》

盧建榮《余英時與台灣學術貴族制五十年》

盧建榮《雙標余英時:浮華教主與徒眾》

香港是1950年代的情蒐重鎮

1950年代的香港,是美國、英國、法國、日本、中共和國府當局情報鬥爭最激烈的區域。香港原本人口約60萬,到了1954年變成了將近180萬,暴增三倍之多。這些人口,都是因為國共內戰結束後,從大陸湧進的大批難民,所以這裡成為情報鬥爭最激烈的區域。當時的香港、曼谷和東京,號稱是全亞洲情蒐的重鎮,但香港是重中之重。因為鐵幕剛拉下不久,這中間還有細縫,中共還沒有辦法在香港立即布建,所以香港成為情報橫流之地。 

毛人鳳是保密局第一位布局香港之人,從一個工作站變成五個工作站。而余英時和毛人鳳之間,確實曾發生過一些事情。《余英時寧為黑名單,不幹間諜臥底》一書,可以說是「余英時的早節考」,他在自己的《回憶錄》中香港篇幅幾近全書四分之一,卻情治單位與他的接觸隻字不提。究竟是誰害他以難民身份至美國?讓他在國府當局管不到的地方成了第一位海外政治犯?也是最年輕的政治犯,並下達十六年的禁錮令,不准來台。原因正是起自他和情治單位起了衝突。 

余英時被動捲入情治漩渦中 

余英時至香港時,韓戰已經爆發。他到香港是為了探親,因為有紅區背景,在香港為黑戶,還持有返鄉證,可以回大陸。當時的香港在美國支持下,成立了第三勢力,口號是反蔣、反專制、反獨裁、反共,因此張炎元、毛人鳳等人要不斷的去蒐集第三勢力的情資。余英時因為寫稿之故,和第三勢力刊物的關係不錯,可是發表的文章並不激烈。他文筆好、速度快,每天可寫三、四千字,相當於大報記者天天的發稿量。這些都是情治單位所需工作人員的特質。當年才二十出頭的余英時,就此被情治單位盯上,想吸收培養他成為第三勢力的臥底,於是他被動捲入情治漩渦之中,只能設法周旋。 

19551月,錢穆為余英時爭取到深造機會,遠赴美國哈佛燕京社擔任訪問學人,簡言之就是幫他「避禍」,但中華民國護照卻申請不下來,連時任教育部長張其昀、外交部長葉公超、國防部長俞大維,都是其父余協中、其師錢穆等都幫不上忙,可見有內情。他自己說是文章賈禍,但比他文章激烈者都可申請到護照顯見他拒絕情治單位後,得罪了高層,最後只能被迫以「無國籍人士」身分赴美。

 

禁錮令突然解除 

1971年蔣經國主政後,正式解除了余英時的禁錮令,為何選在這一年?因為費正清當時正在推動美中建交事務,而余正是費正清在美的得意高足,蔣經國意欲化解恩怨,並想透過他影響費正清。 

英時來台探親,實為探路,蔣經國為余大開方便之門,受到高度禮遇,透過余父舊識李煥牽線,認識了瘂弦、劉國瑞、王惕吾、余紀忠等人,甚至與三軍大學校長余伯泉、副校長兼戰爭學院院長蔣緯國有往來。按理,余也應到中研院史語所、近史所、經濟所、民族所參訪,結果余去台大歷史系演講,行程安排很不合理。

 

〈反智論〉成名、獲選院士,學術成就名實不 

禁制解除後,余的著作文章廣為流傳,到1975年〈反智論〉發表成名,他所寫的文章都刊載在黨國五大系統刊物中。若非當局釋出「善意」,余也無法在台灣找到盡情發揮的舞台。 

1974年更加封桂冠,獲選為最年輕院士,但他的院士提名卻是由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邢慕寰領銜,並非史語所。且他在此之前所寫著作,僅有《新亞學報》三篇論文、一本博士論文(未刊)、一本升等專著(出版)、一本論文集(出版),相當貧乏。 

他留洋多年,對西方史學不僅陌生,而且霧裡看花不知所以,更未曾在英文世界遺下鉅著或傑作。他以中文發表的學術作品,刊載於台灣大報副刊上,也不符合學術慣例。《余英時與台灣學術貴族制五十年》一書,即詳述余大師學術成就經不起驗證之處。

 

孵育余家班五十年,導致學術貴族制壟斷之禍 

《雙標余英時:浮華教主與徒眾》中,提到余大師早年曾批郭沫若抄襲乃師錢穆著作,一夕之間聲名大噪。可惜他的風骨,隨著名氣越來越大,也開始變化。他與政客交往,沾染政客的惡習余的雙手伸進史語所、近史所等,逐步干預人事、研究議題,而余氏門人也紛紛轉進學術單位掌握資源,形成門閥勢力,黨同伐異。 

他的座下門生也出現抄襲者,或利用權勢庇護抄襲者,還鼓動抄襲者興訟,大師依舊護短縱容。更有甚者,余門子弟產出貧弱,卻以分贓方式,近親繁殖,演變成學術世襲制,寡佔資源、職位和獎項,養成年青學子抱權勢者大腿的壞風氣。余大師「識人不明」,門下徒眾之雙重標準,令人惋惜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立委離婚,妻愛兩子

數學老師製作的謎語

立法院總務處長由周傑升任,引發一連串的人事異動(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