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察院:TMAC審查醫學未透明,衛教兩部應檢討改進

         數位網路報記者陳漢墀7/16台北導】

我國醫師人力之教考訓用係由國家所管控各界皆關心醫療環境的現況與醫師人力品質的把關,故不論是醫學生的員額管控,抑或是申設醫學系案的審查程序,應有透明及公信力的決策過程。本院接獲陳訴,指教育部對於醫學生1,300名招生名額管控欠缺法定機制,且教育部醫學教育會(下稱教育部醫教會)授權「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醫學院評鑑委員會」(下稱TMAC)就申設醫學系案進行預先審查之程序,有失權責相符等情。監察委員葉大華、賴鼎銘於2021715日提出調查報告,經監察院審查通過,將促請教育部及衛福部檢討改善。

 

調查報告指出,教育部於199886日召開「公私立醫學院校系所教學資源及教學實施訪視檢討會」,討論國內醫學系招生名額調整,並參採當時行政院衛生署(下稱原衛生署)建議從原先1,200名每年增加100名,合計名額為1,300名,自此我國各大學校院醫學生1,300名管控員額,沿用迄今已23年。

 

至於為何是每年增加100醫學生名額?據該署1998年17日函覆公文表示:有鑒於加強醫學系畢業生從事公共衛生行政行列、投入醫學科學研究及醫學教育領域,並因應醫療環境變遷,全民健康保險開辦對醫師人力之需求…等因素,「現階段同意」醫學系每年招生名額增加100名等語。然相關理由有欠具體明確,亦缺乏相關醫師人力供需實證數據足資評估,而教育部又據以核定,均有過於專斷。至於1998年以前醫學生管控員額情形為何,教育部及衛福部均表示因年代久遠一無所悉。可見,醫學生1,300名員額管控依據,欠缺公信力與透明度。

 

此外教育部規定各大學校院自2022學年度起增設醫學系之審查程序,調整為由TMAC先進行預先評估(其中109年已提出申請的舊案仍須進行預評估程序),校院須依該會評估意見修正計畫書後,再送該部進行專業審查。惟教育部依據大學法及「專科以上學校總量發展規模與資源條件標準」並未明定此預評程序,TMAC設置之緣由及目的本在於對國內「已成立」的醫學院進行評鑑,而「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醫學院評鑑委員會設置辦法」第2條關於TMAC任務之規定,亦未包括對於增設醫學系案之預評作業。然此專家參與型態雖係現今公私立協力提升行政品質的方式,惟此措施調整的決定程序未盡公開透明,且預評機制效力為何亦未見公開說明,欠缺明確法規依據,顯有未當

 

又進一步檢視上開會議決定程序,發現教育部醫教會「醫學教育組」6名委員當中,有3名委員同時為TMAC成員,有高度重疊性,故授權TMAC預評制度之決議過程難謂公正允當,亦難杜絕外界認有特定人士把持之批評,亟待該部檢討改善。

 

監察委員葉大華、賴鼎銘進一步指出,衛福部自2010年起定期辦理西醫師人力評估計畫,最新之「2019年西醫師人力發展評估計畫」研究結果顯示,推估至2030年西醫師整體人力供給大於需求。惟該計畫同時指出,醫學中心西醫師人力自2025年起供給將低於需求,以及60歲以上醫師執業人數將增加9%左右,整體勞動量能將減少等現象。另該計畫也未及將住院醫師勞動條件納入評估,有低估未來醫師人力之需求,有待該部重新校正回溯納入適用勞動基準法後之醫師人力評估,並及早提出因應方案。尤其醫師培育至少需10年以上,以避免醫師人力缺口發生。

 

另外,我國已邁入高齡社會,居家醫療已成為未來醫學的趨勢,然近5年衛福部對於主要投入居家醫療之家庭醫學科及內科醫師之訓練容額,卻僅有個位數的調整;另國人心理衛生問題日趨嚴重,自殺死亡人數逐年攀高,不論青少年、老年人或矯正機構族群等,均亟需精神科專業診療介入,但衛福部2016至2018年核定之精神科專科醫師訓練容額不升反降,2019及2020年也僅較2016年增5名。此外衛福部辦理之「原住民族及離島地區醫事人員養成計畫」,服務期滿之公費醫師約有7成以上留任於原住民族及離島地區服務,惟2018年及2019年期滿留任比率均已降至65%左右,此變化趨勢有待該部重視,使培育的醫事人力確實留任於原住民族及離島地區。因此,衛福部應積極評估國人對於各專科偏鄉及原民地區醫療實際需求情形,並據以檢討各專科醫師訓練容額,以符合社會發展與環境變遷的需要。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立委離婚,妻愛兩子

數學老師製作的謎語

立法院總務處長由周傑升任,引發一連串的人事異動(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