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昆輝基金會追蹤調查:教改讓求知變思考教育,並以台灣為優先
【數位網路報記者陳漢墀10/24台北報導】
圖: 黃昆輝董事長(立者)主持價值觀民調記者會(記者陳漢墀攝影)
鑑於民眾的教育價值觀對政府政策推動與學校辦學具有重要性,「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繼2018年進行國人教育價值觀調查後,今年持續進行追蹤調查。結果顯示,受訪民眾在為孩子選擇學校的考量因素、對學歷及培養技術專長的態度、對教育改革與教育內涵的觀點、將英語列為第二官方語言的認同等方面,兩次調查的態度趨勢相當一致。惟受訪民眾相信「補習對孩子就讀一所好學校是重要的」,比率增加8.0%,是所有項目中改變幅度最大者。2018至2020年,兩次調查期間,正值12年國教新課綱上路、高中與大學入學考試大幅改變,民眾認定補習重要性的比率增加,值得教育當局重視。調查主要發現如下:
圖:郭生玉教授對民調深入分析、說明(記者陳漢墀攝影)本次調查顯示,雖然受訪民眾表示,會因為學校有高升學率作為孩子選校的重要依據的比率僅42.9%;但有53.3%的民眾認為,為了讓家裡的孩子就讀一所好學校,補習是重要的。調查結果與2018年比較,認為重要的比率增加8.0%;認為不重要的比率則減少2.8%。
二、 民眾重視一技在身、超過半數會為孩子選擇就讀科技大學
87.7%的民眾同意「學得一技之長比擁有家財萬貫重要」。若孩子高中或高職畢業,同時有選擇就讀普通大學或科技大學的機會,55.7%的民眾表示會為孩子選擇科技大學,僅23.4%的民眾會選擇普通大學。另對於「孩子的學歷越高,未來的出路和發展就會越好」的說法,僅34.8%民眾認同,61.8%則不認同。2018與2020年兩次調查,民眾在這三題項的選擇趨勢相當一致,顯見民眾對教育實用性價值的重視。
三、
民眾支持臺灣教育應該大幅改革,由知識教育轉變成思考教育
高達84.9%的受訪民眾贊同,為了迎接新科技時代的來臨,臺灣的教育應該大幅改革,由「升學導向」的知識教育轉變成「問題解決導向」的思考教育;僅8.8%不贊同。調查結果與2018年比較,同意臺灣教育應改革轉向「問題解決式」思考教育的比率,增加3.0%;且兩次調查皆呈現年齡愈輕、學歷越高的民眾,贊同臺灣教育應該大幅改革的比率越高。
四、 逾七成民眾認為國民教育階段應培養學生品格特質及判斷能力
對於國民教育階段的品格教育,受訪民眾認為應該培養的重要特質,依比率高低順序為:認真負責(78.6%)、誠實守信(77.3%)、尊重他人(74.5%)、團隊合作(73.7%)、社會關懷(64.2%)。受訪民眾認為在國民教育階段應該培養的重要能力,依比率高低順序為:判斷能力(75.9%)、創新能力(64.3%)、應用能力(62.4%)、記憶能力(33.9%)。調查結果與2018年比較,「誠實守信」增加3.5%、「創新能力」增加4.2%,其餘特質和能力,調查結果相當一致。
五、 超過六成民眾支持國民教育階段課程內容應以台灣為核心
受訪民眾有66.6%同意「國小到高中職的課程內容,應該以臺灣為核心,培養學生對臺灣的地理、歷史、文化有完整認識」,有30.1%則不同意。調查結果與2018年比較,同意的比率略降2.2%,不同意的比率略增4.0%。
六、 近九成民眾支持將英文列為第二官方語言
有88.1%的受訪民眾贊同,面對國際競爭和全球化潮流,臺灣應該把英語列為第二官方語言,僅9.0%不同意。調查結果與2018年比較,相當一致。
本次調查,調查時間為2020年9月27日至9月29日,以中華電信臺閩地區電話號碼簿建置電腦資料庫(玉碼系統)作為抽樣清冊,進行系統抽樣調查,有效樣本數為1,070人,在95%信賴水準下,抽樣誤差值為正負3個百分點。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