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察院巡察核能安全委員會及國家原子能科技研究院

     【數位網路路報記者陳漢墀5/29台北報

瞭解組織改造後之業務執行情形及未來發展方向


      圖:監察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巡察國家原子能科技研究院

 

監察院說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及所屬核能研究所,於民國(下同)112927日分別改制更名為核能安全委員會(下稱核安會)行政法人國家原子能科技研究院(下稱國原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為瞭解改制後之業務執行情形與未來之發展方向,113524日,由召集人范巽綠委員,偕同李鴻鈞副院長及監察委員等共計10人,在核安會陳東陽主任委員、張欣副主任委員(兼任國原院董事長)國原院高梓木院長、陳明輝、張永瑞、王正忠副院長等人陪同下,於桃園市龍潭區國原院,聽取業務報告,內容包含原子能科技研發成果、專利技術移轉授權情形,以及研發成果如何運用於國家新能源政策。同時也實地巡察該院核融合技術及創新電致變色技術成果、生物氚檢測實驗室與食品放射性檢測實驗室、生質能研發應用設施、綠能發配電智慧電網研發成果,以及核醫製藥中心研發抗癌藥物成果。

嗣巡察位於新北市永和區之核安會,從該會核安監管中心之業務介紹中,瞭解到該中心為確保國人生命與健康,如何24小時監控核電廠運作安全,當發現輻射異常時之通報流程。

在綜合座談會中,監察委員針對核能安全、核廢料處理、核電廠運作等問題,表達關切,包括地震對核電廠安全之影響及如何監測;投資在核融合技術研發之預算額度過低;海水產氫技術研發情形;缺電嚴重時,有無重啟核電廠之可能性;核電廠未來如果延役,核安會應承擔之職責;高放射性廢棄物中期貯存規劃情形;低放射性廢棄物移出蘭嶼之規劃;在非核家園政策下,核能人才培育與國際交流情形;日本福島核災含氚廢水排放追蹤;國原院研發成果,如何提高專利商品化比率;核一廠、核二廠現今仍存放著使用過之核子燃料,該如何處置;各電廠之室內、外乾式貯存設施,進度落後,如何改善;核子燃料最終處置計畫之規劃情形等議題。核安會張副主任委員、國原院院長及相關主管針對上述提問一一答復,就未盡之處,另以書面資料補充說明。

召集人范巽綠表示,本院非常關注核能安全問題,多年來雖未巡察改制前之二機關,但近5年來,本院提出了15件與核安、核醫製藥有關的調查報告,且賴總統已經提出任內要啟動「第二次能源轉型」,未來,在「核能安全技術」、「輻射防護技術」、「放射性廢棄物處置」等議題上,核安會職責想必更加重大。

核安會和國原院從事的原子能高科技工作,和國人的生活、生命、財產、健康息息相關,雖然去年行政院組改,核安會降為三級獨立機關,國原院轉型為行政法人,但仍然擔負著把關核安的最重要任務。

范召集人對於核安會持續以專業把關核能安全,國原院默默耕耘核安與核後端、核醫與輻射民生應用,以及新能源與系統整合等3大領域,且屢獲佳績,表示肯定。期許核安會與國原院齊心努力,堅求崗位,不負國人所託。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數學老師製作的謎語

立委離婚,妻愛兩子

立法院總務處長由周傑升任,引發一連串的人事異動(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