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轉會:回顧促轉四年成果 邁向轉型正義新階段
【 數位網路報記者陳漢墀 4 /ˋ30台北報 導 】 促轉會綜和座談----記者陳漢墀攝影 「真相・傷痕・記憶 —— 任務成果發表會」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下稱促轉會)任期即將於今年五月底屆滿,在正式熄燈之前,為向社會大眾報告轉型正義四年業務成果與後續規劃,今日( 4/30 )於台北喜來登大飯店舉辦「真相・傷痕・記憶 —— 任務成果發表會」,逾百人現場參與,包含政治案件當事人及家屬、立法委員、政府機關代表及各界專家學者。 本次任務成果發表會從三大主軸「還原歷史真相、平復歷史傷痕、反省歷史記憶」,說明本會於政治案件平反、受難者權利回復、政治暴力創傷療癒、不義遺址與威權象徵等業務之推動成果。於三場座談會後,由促轉會現任委員進行綜合座談,說明轉型正義業務後續移交之挑戰與規劃。 壓迫體制圖像再認識:從520農運事件到加害者處置規劃 還原歷史真相場次,由前委員尤伯祥主持,說明該場次首先藉由520農運事件案,帶領聽眾進入對壓迫體制圖像的再認識;接著討論促轉會關於加害者之識別、揭露與處置之規畫。 促轉會委員徐偉群指出,促轉會認定520事件當事人邱煌生案應平反的原因主要有三:一、事前情治機關監控農權運動,黨政高層協調司法院辦理此案。二、偵查過程本應由檢察官主導,此案卻由警總擬定偵辦方向。三、邱煌生其判決認定的事實,是一個透過不法取供方式構築出來的故事版本。而法院以此故事版本作為所認定的事實,彰顯出司法為政治服務的模式。臺大法律系孫迺翊教授回應,520案相對於1950年代明顯粗糙的軍事審判,是透過黨政系統如人二室傳遞審判狀況這樣更幽微細緻的手法影響司法,而法官不問證據從何而來,「把頭別過去」,這類案件呈現出民主轉型時期司法特色。 促轉會委員陳雨凡公開促轉會提出以「加害行為」為認定基礎的加害者識別、揭露與處置方案,包括加害人認定標準、加害人處置方式——揭露、施加刑事與行政責任及追回榮勳等;陳雨凡也強調究責方案「不會抓小放大」,指揮施令者與執行者都須負責任,且主管機關必須主動調查由政治檔案揭露之人及政府高層。加害者究責未來將由承接機關接手,更亟需法制往下落實。臺大法律系蘇慧婕副教授提出「真相權」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