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昆輝基金會民調:僅15.8%青年有運動習慣

     【數位網路路報記者陳漢墀5/11台北報導

圖: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健康台灣青年」民意調查記者會----記者陳漢-攝影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十日公布「健康台灣青年」民意調查,調查中顯示,十八至二十二歲年齡層青年在三十個健康指標細項的表現水準。該調查含六個向度,包括自我發展與情緒管理、人際互動與親密關係、營養健康、運動休閒、健康家庭與社區、疾病預防等,每個向度又分為五個細項題。

 根據調查發現青年多高度肯定健康的重要,對六大項青年健康指標認為重要的百分比均超過百分之九十,但表現水準多只在百分之五十三至六十八之間、均不到七成,其中運動休閒、家庭健康等更僅有五成多,代表青年認為重要,但幾乎有三分之一人做不到。

 若細看不同年齡層在三十個健康指標細項的表現水準,對不吸菸、酗酒、藥物濫用表現感到最滿意,高達百分之九十八點二,但也有數項不理想,如了解自己個性、能力和興趣,自認表現好者僅占百分之十八點二,學會自我情緒管理技巧百分之十七點九,有培養運動習慣者百分之十五點八,不因為工作放棄運動休閒百分之四十二點二、培養運動興趣與習慣百分之四十八點零,青年表現好的比率最低。 如針對較為年長的三十五至四十歲者,對預防流行病表現感到最滿意,達百分之九十四點七,但有知心好友僅百分之十九點六,不因工作放棄運動或休閒百分之十九點四,充足睡眠的表現更只有百分之十八點九。

調查採用網路問卷,題目包含健康素養六個向度,各有五題,共計三十題。調查對象為十八歲至四十歲國民,有效樣本共計一萬四千七百二十五人。

                          圖:記者陳漢-攝影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前院長晏涵文表示,和學業、工作、金錢、甚至是玩樂比較取捨時,「健康」常是被放棄的選項。他認為健康教育的目標,應放在健康行為的實踐,協助學生「解開人生價值結」。而體育課程的目標,更應放在培養良好的體適能,協助民眾發展各年齡應有的運動技能。

基金會董事長黃昆輝表示,近來看到新聞,有朋友為了一點小小的糾紛拿刀互砍,也有丈夫喝了幾杯酒,就將妻子殺死,顯見情緒管理是台灣青年的一大弱點,需要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一同關注。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數學老師製作的謎語

立委離婚,妻愛兩子

林鳳飛充滿活力、創意與熱情的一生